一、计划制定
1.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精神,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本园《三年发展规划》《课程实施方案》;园负责人每学期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园务工作计划》,并做好总结;各年级组根据园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做好总结。
2.班主任每周星期五前制定出下周《周计划》,交教研组长审阅,并向家长公示,以便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3.根据计划要求,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积极创设与保教要求相适应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的生活与教育环境。
4.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周计划组织安排好一日活动;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
5.各类计划严格实行审阅制度,需相关领导审阅签署意见方可组织实施。
二、备课要求
6.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指南》,熟悉《指南》《纲要》对幼儿各年龄段的要求;了解教学活动的内在联系;依据活动内容、幼儿实际认知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活动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趣味性、活动性、综合性。
7.教师必须认真备课,要认真做到“四备”:即备教学活动、备教法、备教具学具、备幼儿水平差异,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教案要体现《纲要》《指南》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目标、过程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紧紧围绕既定的“三维”目标涉及教学环节;对教学活动把握准确,重点、难点、关键处理得当。
8.教师必须提前一周备课,每周一将教案交予保教主任或业务园长检查,待检查者签署意见后,方可执案上课。教案要分细节写,写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重点和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小结等内容。要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学习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重点创设幼儿学习过程的活动情境,活动情境应体现教师活动和幼儿活动的全过程。精心设计好带有启发性、整体性的提问,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发展的课堂学习环节和时间安排。教师要独立思考,严禁生搬硬套、照本抄袭教参和其他备课资料。三年内新教师手写教案,三年以上教师撰写电子教案;教案应整洁清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9.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得失,每次教学活动后拟写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活动反思,反思内容涵盖教学各环节的亮点与不足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等。
三、教学要求
(一)日常活动方面
10.入园、离园管理:入园前,教师要对活动室的卫生、安全进行检查,准备图书或自选的玩具和材料,入园时,教师要亲切和蔼的态度接待幼儿和家长,听取家长的陈述,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按要求进行二次晨检,做好家长的接待工作,主动与幼儿谈话进行随机教育。离园时,教师要组织幼儿整理活动室环境和个人用品,简要回顾幼儿在园一天的精彩瞬间,让幼儿能带着成就感及微笑离园。家长到来时,教师可用简短的语言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情况,交换教育幼儿的意见。教师应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保证幼儿的安全,照顾好不能按时离园的幼儿,农村幼儿园必须建立家长或代理人接送日志,准确及时记录相关的信息。
11.幼儿生活管理:教师严格遵照幼儿身心特点,加强幼儿进餐、饮水、盥洗、如厕和睡眠等管理工作,做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保教人员做好幼儿保育工作,每天完成班级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环境和内务整洁;随时关注消防、场地和幼儿活动安全,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活动方面
12.教师必须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的理念,将教育内容融入一日活动之中,将教育任务有机地渗透在游戏、日常生活环境中,用探究和体验的态度组织每一个活动,善于根据幼儿新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灵活修改和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和教学预案,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13.教学准备充分(包括物质准备、经验准备、场地准备),能合理运用教具、学具及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幼儿活动,积极为幼儿创设表现自己能力的环境和条件,让幼儿进行感知和操作,满足教学及幼儿发展的需要。
14.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行为规范。开展教学活动时,着装得体大方,不穿奇装异服;要以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亲切的态度去影响幼儿的情绪,运用正确的语言、直观形象的教具,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现代化。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具。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15.教师要遵照一日计划上课,坚持做到“四不”(即一不能离开幼儿;二不随意停课或调课;三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四不接听电话和上网聊天、玩游戏)。
四、教科研工作
16.各幼儿园要成立教研组。集团总园在教学改革与研究上发挥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承担集团分园的业务指导工作和教研任务。
17.健全园本教研制度。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定时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集体学习、研讨、集体备课(每周不少于1次);组织教师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次)、观摩研讨课(每位教师每学年不少于1次)、教研总结或教学经验总结(每位教师每学年不少于1篇)。
18.关注班集体的和谐发展。教师做好本班工作,定期召开班务会,及时讨论、总结班级工作,对下一阶段工作作出部署;教师应做好交接班、幼儿观察记录和家长工作等各项工作,并有记录,资料收集、整理好按时入档;班级保教人员要召开经常性的班务工作会议,及时组织总结保教经验,并针对班级中出现的保教问题相互沟通交流,共同商讨改进对策。
19.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开展以教师发展需求为着眼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包括园本培训、集中培训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应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艺术,拓展专业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对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能力,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平时要苦练专业及教学基本功,坚持课后反思制度(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写一篇集中教育教学随笔、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一篇自主游戏故事)。
20.加强课题研究。各幼儿园要根据本园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实施课题研究计划,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小结,落实阶段目标。要认真做好研究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工作,实现课题资源、研究成果共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