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直各学校、各学区服务中心、九八五高级中学、九八五实验学校: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龙里县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2年3月11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现就有关事项明确如下,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畅通反映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1.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将龙里县教育局师德师风举报平台(电话:0854-5638345;邮箱:5638345@163.com)在校园内公示栏公布,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监督体系,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对教师失德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
二、深化师德师风宣传教育
2.深入开展新时代“思想铸魂”学习活动。健全教师学习制度,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要统筹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师德师风涵养、业务能力提升,坚持每次学习活动必有师德师风建设内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尤其是关于“四有三者”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个传播”“三个塑造”和“六要”的重要讲话,以及《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方面内容,通过广泛的学习活动,形成注重师德师风养成的浓厚氛围,确保每学期学习时长不少于10学时。
3.抓好“四史”宣传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坚定广大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
4.开展各类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县直各学校、各学区服务中心每月要精选师德学习专题,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规党纪等纳入学习内容,通过广泛开展理论学习月(周)、师德大讲堂、先进事迹宣讲、演讲、论坛、征文比赛等活动,引领教师坚定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做“四有三者”好老师。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师德建设主题月”,各校园要组织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荣誉感。
三、健全师德师风日常管理机制
5.落实入职审查制度。严格落实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定期开展教师从业限制审查,做好源头防控。严把入口关,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日常管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纯洁可靠的队伍。学校要建立教职员工及校内其他人员从业条件审核责任制,按照《关于在未成年人密切接触行业建立从业限制的意见》从严组织入职前审查。每年组织教职员工政治审查不少于1次,坚决清退和杜绝不合格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岗位,严禁聘用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人员、有精神病史人员、有严重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人员(如虐待、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及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等)。
6.完善师德承诺制度。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失范行为自查自纠,填报个人师德情况报告、签订师德承诺书,连同师德师风考评情况纳入教师师德师风档案,一旦发现有填报的师德问题,一经查实,从严从重处理。在全州中小学开展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活动,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形象。
7.建立师德师风测试和评议制度。以学校为单位,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和负面清单,每学期开学后组织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职业行为准则测试和师德师风评议。完善自我评议、学生评议、家长评议、同行评议、学校评议等多元评议制度,邀请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和“两代表一委员”参与评议,测试和评议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四、建立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工作长效机制
8.广泛开展预防性侵害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灵活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采取课堂教学、讲座、班队会、主题活动、编发手册及法治副校长“送法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开展性知识教育、预防性侵犯教育。学校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期间,向所有家长和学生发放《家长保护儿童须知》《儿童自我保护须知》。学校要为有女学生的班级指定女性生活指导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对应班级数量可根据指导学生人数进行确定,力争做到“一人一班”。生活指导教师每周要组织女学生开展防性侵个别或集体辅导教育5人次以上。学校(教学点)无女教师的,由学区服务中心统筹调配,或安排邻近学校女教师定期到没有女教师的学校为女学生开展辅导教育,按其实际教育活动课时计入工作量。
9.健全完善性侵害问题发现机制。加大人力投入,密切家校联系,切实织密发现性侵害问题的信息网络。学校须设立防性侵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或邮件地址。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提醒家长做好学生离校后的监管看护教育工作。学校要同家庭随时保持联系,特别要关注留守儿童家庭,特别要关注孩子异常表现,家校双方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围绕女学生是否遭遇猥亵、性骚扰、性侵等,学校校长及分管副校长每周要对重点部位、关键部位视频监控进行回放1次以上,每周要个别访谈学生5人次以上,每月要个别访谈教职工或学生家长5人次以上,班主任带女性生活指导教师每月要访谈学生或家长10人次以上。
10.务实推动校园安全齐抓共管。各校园要严格落实学校及学校周边安全管理相关责任,切实为预防校园性侵害创造良好环境。联系各有关单位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经常性开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执法检查,走访校园周边的旅馆、租屋等,对刑释人员、社区服刑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及对社会不满、扬言报复社会等重点人员进行排查管控。学校要实行课间全封闭管理,落实值班、巡查、学生请销假等制度,强化午间和夜间时段、校内外关键部位管理,严禁学生私自离校,严禁将晚离校学生交与无关人员,建立低年级学生上下学接送交接制度。寄宿制学校要优先安排女学生入住,原则上不允许女学生在外租住、借住。女生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女生宿舍管理员必须为女性,未经宿管员许可,所有男性一律不得进入女生宿舍。乡村幼儿园、村小(教学点)由1名男教师单独包班的,要调整为至少2名教师共同教学,确有困难的,必须安排1名女教师承担保教工作。
11.从严问责倒逼工作责任落实。加强督查督办,严肃追责问责,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预防校园性侵害工作落地见效。将预防校园性侵害工作列为教育督导、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检查结果将作为政治素质考核和党建成效考核的重要考核指标。自今年春季学期起,各学校每月要组织不少于1次预防校园性侵害工作自查,建立排查整治台账,对发现的隐患问题要及时整改,对性侵害学生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涉及违法犯罪的要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部门,对排查发现的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的学校及有关责任人要严肃追责问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