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冠山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龙里县推进工业四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龙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月19日
龙里县推进工业四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黔南州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方案》精神,深入推进“双千工程”,助力全县四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增强工业实体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洼地,聚焦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推进企业从小到大、体系从弱到强。补短板、做增量、强后劲,积极引导行业重点企业开展战略性整合重组,带动集群发展,全面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加快招商引资,不断优化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持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19—2022年,力争健康医药、特色轻工(含食品、烟酒)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含金属制品、机械加工)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 2022 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7亿元以上。形成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工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迈上新台阶,产业迈向中高端,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三、重点任务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龙里工业产业优势,瞄准主导行业发展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先进设备和制造工艺,挖掘产业发展潜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提高竞争力和规模效益,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壮大工业新增长点。
(一)做优健康医药产业
推进中药现代化,培育一批主导产品,推进重点企业(项目)加快发展,进一步做强中药、民族药,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到2020年,健康医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亿元以上,到2022年,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突破65亿元以上,力争把龙里建成全省重要健康医药产业聚集区。
1.推进中药现代化。依托我县医药产业基础,积极引导有条件优势企业在适宜药材种植的区域,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开展规模化、规范化种植,促进本地药企原材料采购本地化。支持瑞和制药、神奇制药等优强医药企业加大民族药优势品种二次开发力度,开展中药民族药药性评价,引导和推动民族药独家品种市场开拓、品牌培育和技术升级。支持现有医药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改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医药企业实施新版GMP改造。
2.培育一批主导品种。引导县内优强医药企业在现有药品生产、研发基础上,突破有效成份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加大优势产品、二次开发力度。重点将贵州神奇药业有限公司“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枇杷止咳颗粒”2个品种培育成10亿级标志性龙头品种,将贵州瑞和制药有限公司“舒肝宁注射液”培育成5亿级标志性龙头品种。支持弘康药业“热淋清胶囊”、润生制药“儿脾醒颗粒”“四季草颗粒”、富华药业“骨松宝颗粒”等全国独家和有市场潜力的品种,做大单品规模,力争向5亿级大品种迈进。支持瑞和制药等优强医药企业加快并购步伐,大力扶持医药企业引进和开发新品种,进一步完善品种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3.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做大医药产业增量,大力推进瑞和药业总部基地、瑞和大健康产业园、苗氏药业医药产业园等在建医药项目建设,力争早建成、早投产、早增效。不断做优存量,重点加快推进贵州瑞和制药主板上市步伐,力争2021年成功实现主板上市。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医疗器械等衍生产业,支持高澄医疗器械、良剂医疗器械、鑫成医疗器械、众基义齿等企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开展技术创新,发展一类、二类医疗器械。
(二)做大特色轻工产业
加大特色轻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配套和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婴童用品、啤酒及配套、纸制品及包装、刺梨制品、豆制品、辣椒制品等特色轻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到2020年,特色轻工产业产值达到90亿元以上。到2022年,特色轻工产业产值达到130亿元以上。
1.推进婴童用品产业提速发展。重点围绕100亿级卡布婴童用品产业园建设,力争2020年卡布特色轻工业孵化产业园建成投产,引进无纺布、防粘无纺布、PE底膜、产品外包、抽纸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产业园。力争2022年建成集物流配送、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配套,建成国内一流、西南最大、全国前五的尿片、尿裤生产基地。
2.推进烟酒配套产业加速发展。支持华润雪花啤酒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快推进6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二期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启动高森二期项目建设,产能达到年产16亿只易拉罐生产能力。围绕啤酒产业链引进酒瓶回收、瓶盖生产等相关配套项目,进一步延长啤酒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加快推进金马包装、永吉盛珑达产。
3.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推动刺梨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刺梨精深加工能力,以恒力源天然生物、黔宝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刺梨为原料的食品饮品等绿色产品的开发及产业化,形成以刺梨原汁、刺梨混合果汁、刺梨酒、刺梨果脯以及其他刺梨制品等产品为代表的刺梨精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刺梨新产品,以黔之爱生物科技、九个刺梨大健康科技为引领,推动刺梨酵素、刺梨多糖等系列产品开发,丰富刺梨产品结构。推动特色食品产业标准化发展,依托龙缘盛豆业、昌哥食品等地方特色食品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扩大地方特色食品新产品研发,创建品牌,建立行业标准,提升知名度与竞争力,将地方特色食品做深做细,将豆类制品、辣椒制品等特色风味食品打造成为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的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达利食品集团贵州食品饮料产业园项目,力争2021年建成投产。鼓励和支持生态特色食品企业利用电商、新零售、众创等平台,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
(三)做强新型建材产业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节能环保低碳为导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绿色新型建材,促进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0 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实现120亿元以上。2022 年新型建材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1.加快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红狮水泥开展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降低水泥单位能耗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生产和使用42.5及以上标号水泥、C35以上等级高性能预拌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部品构件等,满足特定工程需要的特种水泥。进一步扩大磷石膏、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固废在水泥生产中的综合利用量。
2.发展新型建材产品。以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为导向,围绕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需求,推动传统墙体材料向轻质、高强、自保温、绿色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轻质高强加气混凝土砌块,保温装饰一体化装配式墙板、防火保温外墙材料、复合保温砌块、新型建筑模板、透水混凝土、节能门窗、中高密度强化木地板等新型建材产品。鼓励和引导建材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加快培育新型建材龙头企业,到 2022年,力争培育年产值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户以上。
(四)做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强化创新驱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装备制造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到2020年,装备制造(含金属制品、机械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以上,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电器成套设备、人防设备、关键汽车零部件、环保成套设备、矿山机械等一批企业。2022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2亿元以上。
1.加快推进存量企业改造。抢抓“千企改造”政策机遇,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引领,加快改造提升步伐,积极推进装备制造及机械加工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作,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
2.加快提升机械制造水平。引导英吉尔机械、创奇环保、西南重工等企业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等高新技术,研发生产节能、高效、可靠和环保型的产品,推进机械制造业规模化、集成化、专业化发展。加快发展电器成套设备、电器通(专)用设备、钢结构等产业,加快推进汇龙源电气高低压配电柜自动化生产线、正杰电气高低压成套设备等技改项目建设。
3.加快示范带动和培育。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积极申报智能制造试点、贵州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贵州省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和省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推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在制造业中分行业树立智能制造标杆,带动企业提升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和能力,促使企业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装备制造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按照“一个产业、一位县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的原则,分别由一位县领导领衔推进一个工业重点产业,指导帮助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增产增效。建立县领导领衔推进工业重点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见附件2),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召集人,领衔推进工业重点产业的县领导任副召集人,分管工业的副县长为总协调人,县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统筹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发展
财政、税务部门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发改、工信、经开区等部门要用足用活中央、省、州、县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帮助工业实体经济减负,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严格执行《龙里县工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暂行办法》(龙办发〔2016〕33号)《龙里县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龙办发〔2019〕2号),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扶持资金。其中,确保2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工业经济发展。
(三)强化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抢抓全省十大千亿级产业振兴行动和省州“千企改造、千企引进”机遇,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打造,推动产业由传统向现代、粗放向集约、污染向生态型转变。推进县内企业加快技改扩能、产品结构调整、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建立园区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力度,对存在闲置土地、围而不建等问题企业和长期停产“僵尸企业”进行清退,引导优强企业参与并购、收购,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为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投资项目预留发展空间。
(四)强化产业招商,做大产业规模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产业大招商行动精神,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工业园区产业规划,紧盯健康医药、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特色轻工等主导产业,突出主导产业、供应链和总部经济招商,重点引进特色生态食品、大数据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大健康医药产业等龙头骨干企业和产业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做好重点在谈招商引资项目跟踪对接工作,力争早落地建设,做大工业经济增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