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龙里县全力推进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积极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8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3%,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06人,公益性岗位在岗就业401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个,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覆盖159个行政村。二是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增强。引进县外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岗人员、急需紧缺人才131人,公开招考事业单位人员216人。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征收各类保险基金10157万元。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68917人,发放养老金699万元,城乡低保金支出4553万元,医疗救助金支出980万元。龙凤园殡葬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8200万元。120套经济适用房投入使用,建成公租房308套、安置房70套,发放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租赁补贴149万元。
(二)重大民生工程成效明显。一是完成18282名农村中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工建设城关四小,启动第三幼儿园建设前期工作。二是完成县急救中心项目建设。三是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老年活动中心。四是建成928套保障性住房和县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五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完成年度工程量,窄冲水库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4.55万元。六是县城区垃圾卫生填埋场和2座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七是建成龙山镇水桥村至大竹村、摆省乡金星村至团结村、巴江乡平坡村通村油路和水泥路。投资5225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 467 个。八是完成兴龙路等16条道路“白改黑”工程,实施7个小区背街小巷道路硬化及亮化工程,建成水堤阁、贵新高等级公路匝道口等景观工程,启动人民路三角花园街头游园提质改造工程。九是我县已被列为贵阳市公交一体化试点县,龙里至贵阳公交一体化工程将在今年启动。
(三)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同步推进。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28.54%。顺利通过省“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和“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工作考核验收。新建和改建5所乡(镇)幼儿园,新建10所小学学生食堂和11所中小学学生宿舍,扩建龙里中学、龙里中职校,新增校舍面积49630平方米。二是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编创大型布依族舞蹈诗《丽湾依水》,苗族古歌“果乐”走进人民大会堂参演,编撰了《龙里革命遗址纵览》。启动县文化馆、图书馆国家三级馆改造工程。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51个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点、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67个农家书屋。三是卫生和计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县人民医院新址、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建设。新农合参合率达9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100%。进一步完善计生奖励扶助政策和考核机制,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实现“双降”目标。四是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成功举办第三届十里刺梨沟赏花(品果)节、第二届宜居龙里房地产交易会等大型文化旅游节庆会展活动。完成龙腾温泉度假酒店、龙鼎大酒店两家四星级酒店主体工程建设。全年共接待游客134.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1亿元。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启动三元河三元镇段、谷龙河小谷龙段和湾滩河河道治理工程,完成72家外排污染物生产企业污染源治理。严格项目环评准入和审批程序,新开工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新投产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95%以上,环境违法行为案件查处率、结案率均达100%。节能减排控制在省、州下达的指标范围内。营造林4.32万亩,城区新增绿地5.28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38%,森林覆盖率达53.55%,龙架山森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五)平安龙里建设稳步推进。加大矿业秩序和交通、建设、消防等领域的整顿,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较上年下降12.50%。加强基层平安创建,深入开展普法“六进”活动,三元镇渔洞村被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成立园区、企业警务室,组建产业园区法律服务所。建成县级联合接访及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各乡(镇)联合调解室,开展“三级联动”视频接访及领导干部定期坐班接访工作,突出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1+1+N”包保化解稳控制度和社会稳定情况零报告制度,全方位、多措施做好安全维稳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展党员爱心服务网格化管理工作,深化“五心”社区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