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重大机遇,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要求,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加快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在克难中前进、在拼搏中提升、在实干中趋好的发展局面。
2022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多点散发、市场活力不足严峻形势,坚持深入开展兴“十风”治“十弊”,持续深化“十不折腾”专项行动,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精准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对冲多重困难叠加不利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6.41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7亿元,同比下降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2.27亿元、234.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9%、13.7%。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060元、16006元,分别同比增长4.9%、7%。
一、稳步推进“四化”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一是新型工业化稳中有进。先后召开2次全县千亿级重点工业园区推进大会,凝聚工业发展共识,深度聚焦“工业强县”战略。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达利食品产业园、宝钢制罐等42个工业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30亿元。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冠山工业园区安阳路、大寨工业地块场平及道路工程(一期)等13个工业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有力,新增高金食品、博语生物科技等18户规模工业企业,全县规模工业企业174户,稳居全州第1位。实施“千企改造”工程项目12户,获省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认定企业4户。二是新型城镇化稳中增效。坚持深度融入“强省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被中央电视台“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专题报道。获批全省首笔新型城镇化产城融合基金1.5亿元。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空间规模1100.47公顷。编制完成双龙商贸物流小镇和观音山森林小镇建设规划。大力实施城镇“四改”工程,改造完成棚户区3686套、老旧小区3031户、背街小巷6条、污水管网10.75公里,新增燃气管道20公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78%。网格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新建公共厕所3座、公用停车位1047个,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农业现代化稳中提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与精准帮扶,巩固脱贫人口“3+1”保障水平,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56%。坚决落实党政同责要求,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点97个,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完成粮食产量8.7万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8个、种植面积3万亩,带动蔬菜种植23.45万亩、产值17.4亿元。实施刺梨低产低效林改造1万亩。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户,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6户,成功获批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以工代赈项目获国家发改委通报表扬。四是旅游产业化稳中向好。新建乡村旅游骑行步道38公里,建成龙里河、湾滩河景观提升绿化11.2公里。成功举办“龙里杯”云台山生态登高健步、龙里河全民健身欢乐跑、“翱翔贵州”滑翔伞等赛事活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中铁生态城彩虹营地投入运营,朵花温泉度假中心完成提质升级。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卢浮宫金熙酒店获评全州首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双龙镇·巫山峡谷景区获评第三批省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水乡旅游生态城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龙山镇、湾滩河镇、冠山街道五新村等8个村(镇)获评州级及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二、扩大投资提振消费,发展支撑不断夯实
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双培育双服务”不断深入。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以链条招商和以商招商为重点,新引进签约产业项目48个,总投资297.88亿元,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8.56亿元。建立落实新国发2号文件五年行动项目库,动态储备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766个。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领衔包保重点项目服务机制,累计走访服务98个重点项目1350次,帮助协调解决具体问题185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全力以赴争取中央、省预算内及其他资金21.6亿元,同比增长14.8%。二是全力提振市场消费。着力推进企业开办“三减一降”,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开办材料压缩到3件以内,净新增市场主体3371户,企业法人数量占市场主体比重达27.1%。开展“大美龙里、助民惠商”促消费活动,参与省州级促销活动商家4000余户,消费金额739.36万元。三是全面抓实助企纾困。积极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全力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完成企业留抵退税9亿元,惠及市场主体567户。落实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费用197户507.9万元,对60余家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120笔、担保金额4.33亿元。
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动力不断迸发
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打造“贵人服务·优在龙里”营商服务品牌,依申请六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118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1项审批环节办理时限由法定425个工作日压缩到177个工作日。设置“7×24小时政务服务站”,实现全天候、多领域、自动化自助办理,龙里县是全州项目审批未超时限唯一县(市)。二是各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坚持小切口大创新,全年完成改革事项56项。“龙里县经济开发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试点”作为“一县一试点”改革事项深入实施。醒狮镇大岩村“租改股”先进经验全面推广,全县完成386户1702亩土地集中流转。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县级三家医院完成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改革(DIP)1.39万例。大力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向前推进,全面推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三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龙溪内陆开放型先导区加快建设。新增黔之爱生物科技、紫鑫商贸、誉恒食品等5户对外贸易企业备案登记,全县外贸实绩企业65户。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85万美元,同比增长462.86%。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0012万元,同比增长213.9%。四是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建成州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户,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1户,稳居全州第1位,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5亿元。
四、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一是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有力。坚决抓好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问题整改,全部办结督察期间收到29件转办信访投诉。“绿盾2019”涉及4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二是污染防治全面巩固。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叫水冲和暗山水库等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工业企业、农业土壤环境管理,全县土壤安全利用率100%。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9.7%。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15.48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显著,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5.25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87%。完成石漠化治理0.5万亩。三是绿色低碳循环高效。醒狮镇被命名为贵州省园林城镇。全省首单森林遥感碳汇指数保险在国有龙里林场试点落地,19.99万亩林地获得1787万元资金保障。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实施森林抚育及低效林改造2万亩,完成营造林4.7万亩,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6.5%,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53%。
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疫情防控精准高效。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体系化作战、精细化管理、便民化服务、常态化督导,以快制快高效处置多起输入性病例,快速实现社会面清零,迅速遏制疫情扩散,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交出抗疫大战大考优异答卷。二是安全生产底线稳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加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力度。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国家、省帮扶指导组督查问题隐患整改“清零”,完成上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159项。全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双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三是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严格落实“八个一批”和“新十条”债务管理政策措施,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处置债务存量,坚决防止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四是社会管理安定有序。坚持以护航二十大为主线,统筹推进政治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维稳等风险隐患化解。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扎实开展三年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保持外流贩毒“零发生”。稳妥处理突出房地产开发问题。全县社会大局持续向好,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政治社会环境。
六、聚力社会事业发展,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一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有效应对重点人群失业风险,动态储备省内外就业岗位7760个。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58场次,实现4000余人成功就业。鼓励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就业创业补贴347户(人)次279.27万元。打造“贵州快递物流”劳务品牌和“龙里叉车”“龙里家政”等技能培训品牌,开展各项技能培训85期3851人次。城镇新增就业4977人,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任务。二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召开龙里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大会。建成第八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45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8.03%。完成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建成第三小学教学综合楼,新增学位2970个,义务教育阶段进城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100%。第二幼儿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第四幼儿园、洗马幼儿园等7所幼儿园成功创建州级示范幼儿园。全国“县域内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省级评估。荣获首批“黔南州劳动教育示范县”。三是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提升县域卫生健康综合服务能力,县域就诊率94.03%。大力实施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质化建设,破解五级医疗数据互联互通、互信互认难题,成为“贵州省人民医院5G+远程诊断”首个签约落地县,开展远程连接1685次,提供诊疗服务1522次。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健全。制定《龙里县促进居民增收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57条增收措施。发放退役军人优待证3342份,实现申领全覆盖,成为全州优待证申领制2个先行试点县之一。优生优育指导中心润竹托育服务部成为全州首个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单位。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建成醒狮社区、走马村2个互助养老服务示范点,标准化养老机构运营率100%。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回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倾力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县上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济增长压力加大。全县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发展后劲不足,有效需求增长乏力。二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生产经营困难持续增加,市场主体培育艰难。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企业流动资金困难,保履约保交房难度加大,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突出。四是稳定投资空间不足。民间投资市场信心不足,政府投资增长空间受限,工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不高。五是民生事业仍有短板。县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突出,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还有差距。
(以上数据摘自2023年1月5日在龙里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龙里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