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增长结构性转变的大背景下,全县上下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发扬“三不三有”干事创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省、州和县委有关经济工作一系列会议安排部署,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成功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成功获批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测评持续排名第一方阵前列,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的特征。
一、适应高质量发展变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我们积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变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中,地区生产总值101.22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州增速第一位;财政总收入28.08亿元,同比增长25.15%,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7亿元,同比增长13.0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全州增速第一位;规模工业增加值67.69亿元,同比增长1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17元,同比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1元,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4亿元,同比增长9.1%;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3.5亿元,同比增长20.22%;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4.3亿元和132.3亿元,同比增长7.79%和30.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7‰以内。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特色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发展平台不断夯实。黔中龙溪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先导区成功获批,成为我省县域经济内陆开放式发展的首创。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宜养”的发展定位,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助推平台高质量发展。龙溪大道、贵龙纵线干道二期、朵花至草原道路工程、龙溪科技创新中心、七冶贵龙公司总部基地、和泓·桃花源、当代置业等项目顺利推进。先导区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以上,境内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明显,开放式发展的经济新平台初步形成。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推进农业园区转型升级,成功将茶香刺梨产业示范园区、湾滩河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龙山镇现代特色山地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创建为田园综合体。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粮经比在30:70上稳步提升和优化;粮食作物总播面积15.39万亩,产量达4.72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16万亩,实现收益13.75亿元。畜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稳步提升,规模化养殖场达295个,畜牧业产值达到7.1亿元。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创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县级以上家庭农场累计达142户,其中创建省级“三星”家庭农场1个、州级家庭农场3个;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2.6亿元,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1%以上。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开启,启动6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工作。工业质量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不断壮大,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6家,累计达到15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58.4亿元;工业企业税收贡献突破5亿元。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培育与企业软实力建设,卡布婴童、龙缘盛豆2户企业成为全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成功申报高技术制造企业5家,累计达18家,持续高居全州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6%。扎实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启动创奇环保科技、汇龙源电气等50户规模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入技改资金23亿元。服务业内涵不断丰富。旅游业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油画大草原(一期)、龙里水乡水街等项目相继开放,累计接待游客591万人次,同比增长35.82%;旅游总收入达到53.51亿元,同比增长54.2%。消费结构发生积极变化,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新增15家,累计达69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表现活跃,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9家,累计达34家,完成营业收入11.04亿元,同比增长39.87%。线上消费热度不减,大数据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9.34亿元,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完成8000万元,龙里县农商互联示范县成功获批。现代物流加快发展,贵州快递物流园入驻企业达到37家,其中,已投入运营26家,在建项目11个,快件日吞吐量达160万票,占全省90 %。
三、全力扩大有效投资,经济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投资质量持续向好。实施重大项目96个,完成投资178.25亿元;其中:20个收尾项目完成投资26.44亿元,27个续建项目完成投资104.64亿元,49个新建项目完成投资47.17亿元。贵州宁凯纸箱包装、水泥窑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等26个项目建成投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6%,产业投资占比达51.6%,继续领跑全州。争资争项持续给力。策划包装争取到生态文明、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农村安全饮水等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3个,项目总投资18.11亿元,获批中央资金2.07亿元。获得省、州预算内项目11个,获批资金769万元。组织上报三批重大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12个,总投资93.73亿元,计划融资37.18亿元。招商引资持续发力。签订招商项目投资合同31个,总投资742.42亿元;其中:成功签约民营企业500强——达利食品集团投资兴建贵州食品饮料产业园项目,引进贵州阳光城龙溪教育产业新城、龙里东城区建设、德杰·龙里大健康生态城、贵州融创-贵龙华府、贵州民达康贵龙医养院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的要求,减收工商业电费1510万元。
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内涵日益丰富
城市面貌越发靓丽。市政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投入5000万元建成县城西区滨河大道,完成大、小十字路网及大十字至腾龙路道路改造项目,启动修建县城西区纬二线南段道路、县城西区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道路,县城西区路网结构继续优化。污水治理不断深入,完成县经济开发区2万吨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程建设;完成北环线、环城路、大小十字片区、石头寨片区等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敷设雨污管网45.26公里。新增地下停车位1010个,新建充电桩87个。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投入500万元完成智慧路灯建设项目;实施县城全域补绿和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种植绿化乔木1万余株,种植花田和花径3万余平方米,摆放时令花卉25万盆。城市容量逐步扩大,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约21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6.02%。城市管理越发精细。持续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发智慧城管执法终端APP,实现案件派发、上报处理、审批等在线办理,执法审批流程智慧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实行城市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清理流动摊贩、超店面经营行为3000余起。加强违建工程管控力度,查处违法违规建筑面积46408平方米,拆除面积36785平方米。镇村环境越发和谐。持续开展集镇污水治理,完成洗马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实现小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持续开展城乡垃圾转运无害化处理,完成4座垃圾转运站建设,实现镇域垃圾收-转-运全覆盖。扩面实施“三改”工程,完成改厨9756户、改厕8663户、改圈190户、农村危房改造1820户、老旧房屋局部整治2435户,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越发完善。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0公里;实现农村断头路有效连接50公里;完成串寨串户路324.48公里;全县自然村寨(组)通信覆盖率达92%以上。
五、夯实环境保护基础,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生态效应再度彰显。“绿色龙里”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完成营造林3万亩,落实天保工程管护面积131万亩;新增刺梨种植面积3.1万亩。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72.847平方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1.49%;环境质量再度提升。持续推进高污染领域整治,取缔污染面大、选址不合理建设项目22家(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公顷。城市生活环境更加优化,猴子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硬隔离措施进一步完善,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全面推行河长制“四个到位”,完成全县34条河流“一河一策”编制工作。循环经济发展再度升温。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为经济效益,推进实施洗马镇白泥田村单株碳汇扶贫试点。持续开展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作,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年度能耗强度降低11.18%,年度能耗总量控制在71.95万吨标准煤以内。全年PM10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值为24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有效天数为358天,优良天数为356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4%。
六、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事业赢得新发展
多元化教育加快推进。启动实施学前和义务教育项目17个,其中:学前教育11个,新增1440个标准学位;义务教育阶段项目6个;启动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建设。主要教育指标全面达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2.1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75%。高考成绩取得新的突破,本科录取率为55.46%,重点院校录取率为6.41%,其中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新医疗体系加快构建。医疗条件更加优越,县内10家卫生院完成特色专科建设;12家中医馆顺利建成,5个镇卫生院可兼顾开展中西医服务;完成全县59所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规范化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县、镇(街道)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15家“五室”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均可进行远程医疗互联互通。卫生队伍实力增强,43名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学习,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人才3人。就业政策加快落实。继续实施就业保障政策,积极开展就业培训服务,培训农村劳动力3345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9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之内。按照人岗相适的要求,通过开展政企对接,集中招聘20次,成功达成就业意向约3000人。脱贫出列永载史册。聚力迎接国家评估,2018年9月全县以零漏评、零错退,贫困发生率1.21%,群众认可度95.52%的成绩通过验收。通过精准施策,产业扶贫成果喜人,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57个,投入扶贫专项资金6254.6万元,蔬菜、食用菌、菊花、生猪、蛋鸡等种养殖产业带动明显。开放式扶贫成效显著,广州市南沙区帮扶资金达3316.5万元;社会各界捐资累计达到678万元。
(以上数据摘自2019年2月26日在龙里县第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龙里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