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八
  • 背景七
  • 背景六
  • 背景五
  • 背景四
  • 背景三
  • 背景二
  • 背景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龙里 > 相约龙里 > 经济发展
龙里县201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打印 关闭 字号:

2015年,全县上下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工作总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三为”工作导向,以小康创建、增比进位、项目观摩会、全州旅发大会四项工作为着力点,强化经济建设“三个一”调度机制,全县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增比进位综合考评中位列第六位。

一、 经济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1.4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位居全省第8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增速居全省第1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总收入三项增速居全省第5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8位。二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8.61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44.87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亿元、增长18.7%。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12.04∶62.77∶25.19三是投资消费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05亿元、增长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9亿元、增长1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5亿元、增长23.07%;农村、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392元和24177元,增长11.7%和10.6%。

二、项目投资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喜人。依托贵龙城市经济带发展平台,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体育休闲、养生养老、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双龙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新医药大健康、新材料、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贵州卡布国际婴童用品产业园、龙里县雪花啤酒搬迁扩能建设等亿元项目顺利落地开工,引进省外3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95.72亿元。二是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通过 “重点项目百日会战”、“重要工作专项督查”、“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等系列活动,突出抓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成功承办全省第二次项目观摩会和全州旅发大会,全县90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5亿元,2014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龙里县贾拓山风电等40个项目基本建成投运。三是争资争项再上新台阶。2015年,我县共获得中央及省预算内投资项目32个,项目总投资达8.63亿元,获得上级补助资金1.65亿元;获得专项建设基金支持项目15个,项目总投资64.73亿元,其中:专项建设基金4.85亿元。四是示范创建再添喜讯。今年我县获得了“贵州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国家标准康养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为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一是现代服务业取得新成绩。以临空服务为中心,以双龙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为载体,优先发展快递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贵州快递物流园区进入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行列。双龙快递物流集聚区成功申报为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建成贵州龙里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实施商贸流通类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52.11亿元,已完成投资30.5亿元。成功举办全州第八届旅发大会、“绿韵双龙”绿丝带大型公益绿化活动和龙架山户外生态休闲音乐节等。二是城乡统筹协调推进。继续实施“东优西扩”战略,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建成区达31.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0.97%。贵龙大道、贵龙纵线(贵龙大道至谷脚园区段)建成通车,基本完成贵都联络线二期、县城公共体育馆建设,高新产业园区大道和龙山园区道路B段建成通车,建成建成区域污水处理站5个,全县污水处理率达98.1%。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一事一议”项目197个,完成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3276户,便民设施18个,文体活动设施20个,污水处理35个,照明设施592套。三是民营经济提速发展。大力开展“双服务”、“百千万工程”、“民营企业服务年”等活动,切实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县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1606户,其中:私营企业2401户,个体工商户9216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达83.15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6.86亿元,同比增长7.34%,占GDP的比重为65.54%;民间投资总额达69.2亿元,同比增长32.08%。

四、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紧扣今年确定的16项改革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研究出台《龙里县县镇(街道)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着力建立和规范县镇(街道)财政分配关系,形成县与镇(街道)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制定了《龙里县财政资金管理办法(暂行)》及《龙里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我县政府性债务管理以“借、用、还”一体化与“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稳定的还款机制;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出台了《龙里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拟定了《龙里县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研究制定《龙里县涉农项目整合实施办法》,建立通过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逐步形成资金支出规范、项目管理科学、评估及时和运行安全的使用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我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村居优化调整到81个村(社区);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工作;完成县级机关及县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各镇(冠山街道办事处)公务用车封存停驶工作。

五、基础设施加快完善

一是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高枧至谷龙、醒狮至大坝公路已完工交付使用,国道G210提级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民主至高坡公路、洗马至牛场公路顺利推进,2015年通村油路23条198公里全面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小康目标,汽车客运综合体如期启动建设。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窄冲水库工程顺利下闸蓄水,完成麻芝新民河五里桥至牛关堡段河道治理,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湾滩河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重点项目顺利完工,全面完成2015年16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新增解决1.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龙滩、大竹、下把比3座水库顺利开工建设。三是电网、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基本建成110千伏马郎输变电工程、110千伏继望输变电工程、35kV湾寨第二电源工程;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县5镇1街道167个行政村(社区)的通信及信息基础网络,全县光缆线路长度达到2850公里,3G/LTE基站规模达到486个,园区企业通信覆盖率达100%,全县100%的行政村和90% 的自然村(20户以上)实现了通讯覆盖,县境内基本实现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3G/LTE信号全覆盖。

六、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就业态势持续向好。新增城镇就业0.49万人,同比增长11.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1%,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0.7万人;微型企业创业“3个15万元”扶持政策成效明显,一大批创业人员当上了小老板。二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以抓项目争取、推进项目实施和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年来,共争取项目资金3720万元,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20个贫困村出列,原哪旁乡实现了“减贫摘帽”目标。三是教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公办幼儿园向村级延伸,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实施,龙里新高中开工建设,完成教育工程33个,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个、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8个;高考成绩喜获丰收,二本以上上线人数突破500人大关,达510人,创历史新高;教育“9+3”计划和教育工程年终检查验收考核获省、州好评;成功创建6所“黔南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县中等职业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四是卫计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整合基层卫生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队伍,基层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得到强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县医院内科综合楼。新农合参合人数达185507人,参合率达96.32%。五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建成贵州大学校地合作示范基地,建立贵州高校创新联盟龙里基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1家,专利申请达400件,新增注册商标149件。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国知识产权融资试点,建成全省首家县级院士创新工作站。六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取得新成绩。将天网工程建设列入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完善后台存储系统和实战平台,启动天网二期建设任务,对城区盲区和农村道路卡口的社会治安监控系统进行建设,今年以来,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7.46%、19.03%,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以上数据摘自2016年1月14日在龙里县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龙里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