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龙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打印 关闭 字体:

2022年工作总结及特色和亮点

抓好“强转树”,打造“过硬”执法队伍。

是强化能力建设业务水平。严格管理执法队伍,优化执法力量,通过跟岗学习、外出学习先进业务大比武大练兵业务培训活动,为执法工作把脉问诊,提升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同时,通过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的队伍内部整顿行动,打造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执法铁军2022年,安排外出学习交流10人,组织业务培训2,覆盖干部职工200余人,结合法治政府建设组织为期20天的研讨培训1,覆盖干部职工30余人二是配齐执法力量队伍建设4个执法大队,5执法分局,并顺利完成人员划转,配齐执法力量,实现了全县综合行政执法“无死角”。截至目前,全局共有持执法证人员67人,其中执法一大队7人、执法二大队12人、执法大队4人、执法四大队4人、龙山分局6人、谷脚分局 2人、醒狮分局5人、洗马分局7人、湾滩河分局5人,各执法大队分局均能保证2及以上持证执法人员

(二)当好城市管家,为“创文”助力添彩

一是守护城市秩序,把好“管控关”通过网格化管理措施,细化一线街道管控力度,将街面管控责任落实到网格,有效整治城区、校园周边流动摊点,同时,督促经营主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规范商铺经营行为。截至目前,清理流动摊点10000余起,规范超店面经营行为2200余起暂扣经营物品74起、首违不罚15起,予以行政处罚39起、责令整改6二是抓好城市细节,把好品质关一方面,强化建筑施工工地整治联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定期抽检施工现场安全性、场内硬化、冲洗设施设置等情况,并根据施工工地需求,优化、简化线路牌办理流程,提供“一站式”办理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施工企业月度巡查9次、办理线路牌982块,开展随机检查工作21次、检查车辆68台,查处企业污染城市道路1起。另一方面加强户外广告整治。联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强化审批监管安排执法人员全面排查,对破损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广告、悬挂的破旧宣传条幅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无遗漏。对小广告,发现一处清理一处。截至目前,共清除户外灯箱、立面广告19起、地贴广告31起、横幅广告43起,登记保存灯箱广告6起,查处违规设置门头广告1起。

(三)“拆”“控”结合,织密违建管控的“天罗地网”。

一是加强巡查,依法打击各执法大队、分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强化日常巡查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对发现的违建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及时予以拆除,做到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严控新增违建。二是整合力量,全面管控。加强各执法业务指导组织各执法分局执法人员参加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协助各执法分局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整合各执法分局力量,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常态治违、大力控违、有序拆违,消除违建存量,遏制违建增量,实现城乡违建管控无死角、无盲区、无盲点。截至目前,共依法查处29064023平方米,拆除11722170平方米其中935228平方米已办理手续

(四)抓好执法规范化建设,推动依法行政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执法规范、卷宗管理涉案物资管理等制度完善取证程序和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不断促进执法行为标准化。截至目前,共开展重大案件集体讨论会7次,讨论重大案件26强化案件办理截至目前,共立案190件,结案132件,其中一般程序案件138件,简易程序案件52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56件,限期改正23件,处罚企业25件,处罚个人118件,罚没收入约520万元,已如数上缴县财政局,案件涉及城市市容市貌、规划管控、住建、环保等领域。

(五)巡查与抽查相结合,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一是深入工地、施工现场开展专项检查。企业是否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和限期整改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安全生产的具体措落实情况等,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共检查建筑工地200余次涉及企业24家;检查燃气企业40余次涉及企业4;查处建筑领域案件15件,立案调查15件,结案11件,处罚金额164800.00元,正在办理案件4件;城镇燃气案件2件,立案调查2件,结案2件,处罚金额21000.00元。二是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入企执法检查备案登记、轻微违规首违不罚、重大行政处罚备案等制度,每月仅通过“双随机、一公系统定期开展一次行政检查工作,不折腾企业,避免执法扰民截至目前,通过随机抽查开展行政检查13次,抽查对象17,抽查事项51共发现问题7个,已责令执法对象完成整改。

(六)治理与科技相融合,为工作效能提升“添砖加瓦”。

一是完成平台升级改造,有效整合资源。将天网监控与单位自建监控整合到统一平台,实现资源统一指挥调度,目前接入天网视频700路(其中9路为单位自建);对机房进行安全改造,建设三个独立机房及一个中心系统机房,设立标准机柜、防火、人脸门禁等二是建立案件管理闭环,提升办理实效。建立案件管理闭环系统,开发城智通APP,将待办案件、经办案件、案件检索、案件上报等环节形成闭环系统,提高案件处理效率;三是安装千寻服务器,提升发现违法违章行为时效。安装千寻服务器,实现报警智能化,实现对多类事件违章行为的智能分析检测,对发现的违章事件进行实时报警截至目前,龙里县综合行政执法数字化信息平台通过视频巡查接收案件2436,其中占道经营1729起、经营撑伞299起、乱堆乱放156起、沿街晾晒120起、户外设置广告97起、其他35起,均按相关要求办结。

(七)强化诉求办理,提升群众满意度

依托黔南州12345服务热线,建立领导干部带班,干部职工值班值守,“7*24”在线服务,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问题,有效处置各类投诉举报,提升群众满意度,切实维护政府公信力。截至目前,受理黔南州12345系统平台转办的民众诉求共计784起,办结783起,正在办理1起。解决噪声类诉求359起、违章建筑类诉求191起、占道经营类诉求153起、油烟污染类诉求38起,其他43起。

、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执法队伍专业性不强,执法工作推进难

一是职能职责涉及面宽,执法力量不足2019年机构改革后,权责事项由原来的164项增加至638项,涉及17个领域,涉及职责多、范围广。我局在编人数91人,法学专业仅33人,执法队伍专业性不强。二是执法辅助岗较多,综合素质不高由于我局人员编制不足,需要以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增加执法力量,目前我局通过社会招聘执法辅助岗70余人,执法辅助人员多不是法律专业,虽然我局采取执法培训不断加强执法辅助人员业务素质,但由于这部分人员变动较大,更新较快,培训跟不上,导致执法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群众政策知晓率低,违建管控难

一是群众不按程序盲目建房。部分群众不按政策规定程序申报,在没有取得审批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违法建设,增加了拆违控违难度;群众因未获批的原因,导致很多群众长时间等不到审批结果就擅自提前施工,增加执法部门的执法难度,导致违建行为依然存在。二是强省会战略提出后,“抢栽”“抢建”情况多。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县与贵阳交界地带违建屡禁不止,特别是强省会战略提出修建贵阳四环后,部分群众闻风而动,管控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容秩序管控难。

一是农贸市场功能不足。目前县城区主要的农贸市场为凯全农贸市场,该市场由原地下停车场改建而来,通风和排水不畅,导致许多经营户不愿意进入地下经营;凯全农贸市场附近没有规范停车场,导致乱停乱放时有发生,加之周围为群众居住区域,人员流动大,管控难;对于聚集于农贸市场周边农户小菜,我局持续采取措施,规范该类型经营乱象,但无法长效化解决农户小菜安置问题。二是“疏堵不接地气”的矛盾导致治理困难。针对流动经营,我局虽竭力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在县城区临时增设了5时摊位疏导点”,但由于疫情防控、地理区位、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缺乏等多种问题的制约,5个疏导点均处于停业状态,流动经营主体入驻意愿较低,疏堵结合举措起不到明显成效。

2023年工作打算

(一)强化教育培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提升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继续开展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提升执法队伍“软实力”。持续通过集中学习和培训,围绕主责主业,强化一线执法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切实提升执法人员知法懂法、文明执法的能力。二是探索选人用人留人机制办法。一方面在公考招聘时,设置法律专业条件,扩大专业型人才的比例,提升队伍专业性;另一方面,在执法辅助岗的聘用上,采取跟岗、试岗的方式,聘用工作认真负责,服务意识较强的人员。同时,更新临聘人员考核机制,建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制度,研究留得住优秀人才的办法,减少人员流动性。

(二)“线上+线下”宣传,提升群众政策知晓率

一是强化线上宣传。依托龙里县人民政府网、“龙里综合行政执法”、兴龙广场大屏等载体宣传文明城市创建、违法建筑处置办法、办理相关审批程序等,提升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和法律意识,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线下宣传。印制宣传手册、制作横幅等利用农村赶场天人员密集的时候或开群众会等方式进行现场宣传讲解,让群众了解违法建筑相关条例。同时,引导执法人员在巡查过程中深入群众讲解相关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帮助群众解读清楚我局执法依据和相关权责,争取群众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三)强化部门联动,协同解决群众摆摊难问题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疫情防控及促进灵活就业政策、规定,积极对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升级改善农贸市场通风和排水功能,改善经营环境,引导农户和小菜经营户进入农贸市场经营。二是疏堵结合,有序引导进一步强化分流疏导宣传工作,建立常态化管控措施,引导凯全农贸市场及街面农户小菜,自行前往供销农贸市场开展经营活动,缓解凯全管控工作难度,同时督促供销农贸市场设立规范化管控措施,对进入市场临时经营摊点建立常态化管理工作,有效治理我县农户小菜经营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