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居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等20余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如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古朴精致的民族工艺品,从古至今延续不变的传统造纸工艺,每年正月跳月、跳洞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以及治病救人的火功疗法、苗医药刮痧、布依接骨膏等传统技艺技法,这些都是我们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传承。
通过不断收集整理和发掘申报,我县已获评省级非遗项目10个,州级非遗项目11个,县级非遗项目38个。
苗族古歌《果乐》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贵州省人民政府2007年公布)
“果乐”在苗语中意为古老的歌谣——古歌,主要流传于黔南州的龙里县、惠水县、贵定县、贵阳市等“茂饶茂穰”集聚地,是一种叙事歌谣,以歌唱祖先悲壮的迁徙史及歌颂现代美好生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苗族先进文化。以龙里县原摆省乡果里为中心,从明代(苗族古歌传唱)始居果里的苗族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中,始终继承和发扬这种民族的先进文化。
居处“黔中苗族”(黔中即贵州省贵阳市、龙里县、惠水县苗族聚居区)腹地——果里,苗语叫“貌图”,意即“苗腰”。是“黔中苗族”主要的文化活动中心,古来广纳贤收、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了典范、系统的苗族歌谣文化,是进行苗族歌谣文化传承最好的文化阵地。纵使文字如天书般难测,但聪慧的苗族人民总能追寻到那恒久的力量,抛开纷纷扰扰的哀伤,从容地拥抱欢乐。“果乐”神奇的传说,五千年来在苗岭大山萦绕着,那是苗族世界的精神食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曾经灿烂的文明。近年来,在吴启林(已故)老师的传授下,吴倍鑫、吴倍初、吴光能、杨东海等传承了“果乐”的精髓,并加以改编和创新,引进校园,搬上了表演舞台,在各级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曾经被选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
“果乐”,作为黔中苗族最典型、最厚实、最浓郁的原生态文化瑰宝,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苗族古歌之“果乐”,因内容丰富,歌词雅致,曲调优美,唱腔浑厚多变而著称。可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果里《苗族跳洞——数岜》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贵州省人民政府2015年公布)
居住在龙里县湾滩河镇果里方圆数十里的苗族同胞至今有着“跳洞”习俗,苗语译为“数岜”。“数”有玩、望、看、跳等意思,“岜”指岩洞。
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黔南州龙里县、惠水县三地交界处聚集的这支苗族被称为“茂饶”。传说,“茂饶”这支民族很久以前是因战乱等诸多原因迁徙到此地,最初居住于深山中,因深山荒无人烟,加之豺狼虎豹等时常出没,被迫住进山洞,后随着人口不断繁衍壮大,居住在山洞中有诸多不便,加之洞里较阴暗潮湿,故又从山洞中又搬到山林中居住。后代苗族子孙为缅怀先祖们那段艰苦历程,就通过每年正月用欢歌载舞等方式表达对先祖们的怀念和展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时间为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一期间,地点依次分别为杉坪、果里、甲定、克里、书亚、新寨、摆拱、巴茅冲等村寨附近的岩洞中举行一天“跳洞”活动。果里、杉坪、摆拱三处跳洞还举行祭拜山神、洞神和先祖等活动,其他地方只跳芦笙曲。其祭拜有严格的规定,三年、七年、第十三年举行一次,果里“跳洞”定于每年正月初五,约定俗成,直至今日。
正月初五这天一大早,果里方圆数十里的苗族同胞都穿上艳丽的盛装,汇聚到果里村参与“跳洞”活动。中午12:00活动开始,苗族同胞们先在果里村寨里进行祭祖仪式,后绕村寨指定点祭拜山神、树神、洞神等仪式,仪式完成后进入果里鸭棚洞笙歌起舞,男同胞们吹奏心爱的芦笙,围成圆圈,顺时针方向边吹边跳,意为追忆祖先迁徙的足迹。女同胞们随男同胞后也围成圆圈,跟着芦笙曲的节拍欢快地舞动着。在山洞中的活动持续十余分钟后,大家走出山洞直奔果里牛打场坪子,在这里,上万名苗族同胞男女分别围成圆圈,男同胞们仍拿着芦笙边吹边跳,女同胞们仍跟着芦笙曲节拍欢快地跳着。场面规模蔚为壮观、热闹非凡、震撼人心。活动要持续到下午4:00左右,大家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果里苗族“跳洞”——“数岜”承载着苗族同胞曾经居住山洞的历史,也见证了苗族同胞从艰苦岁月走向幸福生活的历程,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苗族《数格》节
省级非遗保护项目(贵州省人民政府2019年公布)
苗族“数格”节即苗族敲牛祭祖(望牛打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形成了苗族“茂饶茂穰”特有的一个节日。
集聚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龙里县、惠水县、贵定县(三县一市)交界处的这支苗族自称为“茂饶茂穰”。“茂饶”即“红簪”或“高坡”或“背牌”或“高山”苗,各地称呼不一;“茂穰”即“海葩”苗。
“茂饶茂穰”地区自古以来都有敲牛祭祖与望牛打场“数格”的习俗。据苗族同胞代代相传及古歌记载:苗族的敲牛祭祖和望牛打场“数格”是相互关联、必然、必须的关系;因为望牛打场“数格”的全过程是敲牛祭祖的前奏和不可缺一的过程。但从另一角度来说,这头牛参加了很多次牛打场也不一定要敲来祭祖。
敲牛祭祖有三种情况:
一、家庭富裕了,双老健全、儿孙满堂、家庭美满、心旷情怡、不忘祖宗恩德、感念祖宗情怀、继承祖宗遗志,并把这一礼仪演绎和传承;
二、夫妻双方相互帮助并继承和发扬祖宗留下的有曲折的祖先历史斗争过程及生产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经历。
三、家庭百业不顺,敬请祖先护佑使家运转机,是一种精神寄托。
每年农历七、八月农活相对较闲暇时,方圆百里的苗族同胞们会牵着自己心爱的大水牛(榜郎)到祖先们留下的牛打场来望场、游场、打斗娱乐等进行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