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统筹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小企业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大数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等专项资金,以及新型工业化、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前,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能源局、贵州省大数据局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支持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
该《措施》从10个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我省工业领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能获得的资金扶持政策。
一是支持龙头企业打造智能工厂、灯塔工厂。《措施》中明确,工业企业按照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打造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对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3级、4级、5级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的奖励;对获评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的工业企业,给予1000万元的奖励。
二是支持中小企业普及应用数字技术。其中,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环节数字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
三是支持煤矿企业智能化改造。按照《贵州省能源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煤矿企业对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应用项目,以机器人购买价格的30%且不超过150万元/每台(套)进行补助。同时,《措施》还鼓励煤矿企业先行先试,对列入首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首批省级示范智能煤矿的项目,给予每矿600万元的奖励。对其他符合《贵州省智能煤矿评定办法(暂行)》条件的智能煤矿项目,给予每矿450万元的奖励。
四是支持工业企业上云用云。主管部门通过“云使用券”补助方式支持工业企业上云用云,对购买计算资源、储存资源、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类“云服务”的,补助比例不超过购买费用的40%。对购买数据库、物联网、软件开发等平台系统类,以及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应用类“云服务”的,补助比例不超过购买费用的60%。
单个工业企业在“上云用云”实施过程中,当年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
五是支持智慧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建设5G基础设施,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工业企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对符合条件的智慧开发区建设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10%、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补助。对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的开发区,给予500万元的奖励。同时,《措施》还支持智慧开发区建设项目申报新型工业化基金,积极争取中央专项债券。
六是支持标准起草编制和推广应用。对牵头起草编制数字化转型领域国际、国家、团体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参与起草编制数字化转型领域国际、国家、团体标准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GB/T 23001-2017)升级版贯标评定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 27001)认证的企业,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首次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认证并达到2级、3级、4级及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奖励。
七条是支持数字化创新平台建设。《措施》支持矿产、轻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中心等创新平台,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对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项目资金支持的单位,给予500万元的奖励。同时,支持上述企业开展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应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总投资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
八是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支持5G网络规模化部署方面,对完成年度5G基站建设任务的运营商,按照实际建设并验收合格的基站数量,以每个基站0.2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事后补助。同时,《措施》还鼓励各市州对本地区内的新建5G基站配套给予补助。在支持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国际数据港方面,对使用国际数据专用通道的企业,每年给予使用成本100%的补助,单个企业累计补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支持5G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
九是支持打造国家级试点示范。对获批数字化转型领域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给予牵头企业不超过国家奖补资金3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对获批数字化转型领域国家级试点示范的企业,给予20万元的奖励。
十是通过基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措施》要求,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与财政专项资金联动,对亿元以上数字化改造、技术改造同步推进的项目,要进行重点支持。
要注意的是,同一申报单位、同一项目不能重复申请省级部门管理的资金支持。对于亿元以上项目,主管部门还需引导申报单位按照相关管理办法和申报指南,申请省新型工业化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进行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