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发布时间: 2018-06-29 14:50 打印 关闭 字体:[]

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方案

龙里县人民政府

一七年三月


   

   ............................................................................................................  1

第一章      ............................................................................................  3

第一节   调整目的、主要任务.................................................................  3

第二节   调整原则、依据........................................................................  3

第三节   调整范围、期限........................................................................  6

第四节   数据来源....................................................................................  6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  7

第一节   区域概况....................................................................................  7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8

第三节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9

第四节   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与要点.......................................................  12

第三章   规划调整方案..............................................................................  13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3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调整................................................  1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6

第四节   土地用途分区调整...................................................................  19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21

第四章   重点区域的发展方向..................................................................  23

第五章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5

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5

第二节   基本农田划定..........................................................................  25

第三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28

第六章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9

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29

第二节   探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29

第三节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30

第七章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33

第一节   生态保护目标..........................................................................  33

第二节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33

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的管控措施.......................................................  34

第八章   探索推进多规合一......................................................................  36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8

第一节   社会保障措施..........................................................................  38

第二节   政保障措施..........................................................................  38

第三节   法律保障措施..........................................................................  39

第四节   经济保障措施..........................................................................  39

第五节   技术保障措施..........................................................................  40

附表..............................................................................................................  41

附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14年)...................................................  41

附表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调整表................................. 42

附表3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43

附表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4

附表5   土地用途分区调整表................................................................  45

附表6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45

附表7   龙里县全域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成果表................................. 46

附表8   龙里县城市(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表.................. 49

附表9   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50


   

《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实施9年。期间,龙里县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7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4.33亿元;同期建设用地量从4663公顷增加到5834公顷,原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已提前实施,用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龙里正处在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待突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需加快,扶贫生态移民等民生项目急需实施,现行规划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四化同步”需要,难以发挥土地资源的要素支撑和保障作用,急需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国务院在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时明确要求,进一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要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尽快完成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完善工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国土资源部门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201411月,国土资源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同年12月,贵州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按照贵州省和黔南州的安排部署,依据上级下达龙里县规划调整完善相关核心指标,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龙里县编制了《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第一章   

第一节   调整目的、主要任务

一、调整目的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和《规划》评估成果,围绕龙里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继续加强和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成果。以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为基数,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二)调整完善规划目标。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合理调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保布局总体稳定、质量有提高;严格建设用地总量控制,适当调整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十三五”促民生、稳增长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

(三)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将城市周边、道路沿线和坝区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优化区域、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科学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引导人口和产业合理集聚。

(四)推进“三线划定”、“多规合一”。结合规划调整完善的统一部署,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同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探索推进“多规合一”。

第二节   调整原则、依据

一、调整原则

(一)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坚持《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适当调整《规划》,强化耕地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优化全县建设用地布局。

(二)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既要守住耕地数量,更要保证耕地质量不下降,对优质耕地除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难以避让的以外,均应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贯彻落实龙里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衔接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环保、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健康等相关专项规划。

(四)协调发展、优化布局。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调整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5、《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6、《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

7、《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8、《黔南州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9、《龙里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年)》等。

(二)技术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4、《贵州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导意见》;

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其他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三)政策文件: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3、《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4、《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

5、《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

6、《国土资源部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号);

7、《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8、《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510号);

9、《贵州省“多规融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四)省、市相关规划:

1、《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

2、《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3、《黔南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其调整方案;

4、《龙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第三节   调整范围、期限

一、调整范围

龙里县行政辖区内68乡,分别是龙山镇、三元镇、醒狮镇、谷脚镇、羊场镇、洗马镇、草原乡、麻芝乡、水场乡、摆省乡、湾寨乡、谷龙乡、巴江乡、哪嗙乡,共159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调整范围与《龙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一致,涉及面积151967.6公顷,其中谷脚镇、醒狮镇调整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辖区范围。

二、调整期限

调整基期:2014

调整期限:2015-2020

第四节   数据来源

一、土地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及相关土地数据,采用2006-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基本农田数据采用各县(县、区)基本农田统计台账数据。

二、人口经济社会数据

采用龙里县统计部门数据,部分采用相关规划确定数据。


第二章   规划调整背景

第一节   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6°4518"107°151",北纬26°1019"26°4933"之间,是省会贵阳的东大门。地处苗岭山脉中段,黔中隆起南缘,是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间隆起。全县总面积151967.6公顷。耕地面积29437.15公顷,占总面积的19.37%

二、自然资源概况

龙里县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相互交错。其中,山地、丘陵和峡谷占全县总面积的84.6%,高山台地占全县总面积的10.6%;山间盆地仅占全县总面积的4.8%。海拔一般在1080—1500米之间,最高点龙山镇岩脚寨南山峰,海拔1775米,最低点巴江乡洛旺河出界处,海拔770米,相对高差1005米。

龙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8℃,年日照1162小时左右,无霜期27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089毫米。县内共有河流、溪涧102条,属长江水系的有92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属珠江水系的有10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

龙里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低,找矿远景好,至今已发现矿产(含亚种)15种,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77处。龙里县地处贵州省内多个旅游经济圈的节点位置,拥有奇幽秀美的猴子沟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全省唯一的喀斯特台地草原,集自然生态、区位优势于一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此外,龙里县历史上一直是外地进入贵州的主要通道,至今还保持着相当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故事。在民族文化方面,具有其鲜明的特点。2005年已开发位于谷龙乡的五谷峡景区、醒狮镇金龙谷景区、谷脚巫山岩画景区、草原乡台地草原景区、三元河景区和龙山镇龙架山森林公园等。待开发的旅游景观达200多处()

三、社会经济概况

龙里县辖68乡,共159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2014年,户籍总人口22.64万人,常住人口15.99万人,城镇人口7.85万人,城镇化率49.09%;全县生产总值完成64.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59亿元。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农用地

2014年全县农用地面积127512.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91%,其中耕地29437.15公顷,占全县农用地面积的23.09%;园地1227.83公顷,占全县农用地面积的0.96%;林地91858.93公顷,占全县农用地面积的72.04%;牧草地609.48公顷,占全县农用地面积的0.48%;其他农用地4378.97公顷,占全县农用地面积的3.43%

二、建设用地

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5833.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84%,其中城乡建设用地4192.65公顷,占全县建设用地面积的71.87%;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640.97公顷,占全县建设用地面积的28.13%

三、其他土地

2014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1862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25%,其中水域643.75公顷,占全县其他土地面积的3.46%;自然保留地17977.87公顷,占全县其他土地面积的96.54%

第三节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规划实施评估范围为龙里县范围所涉及的68乡,即龙山镇、三元镇、醒狮镇、谷脚镇、羊场镇、洗马镇、草原乡、麻芝乡、水场乡、摆省乡、湾寨乡、谷龙乡、巴江乡、哪嗙乡,土地总面积151967.6公顷。

一、规划主要调控目标

规划主要调控指标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等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至2020年,龙里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30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6338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145公顷以内。

(二)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至2020年龙里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351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533公顷以内。

(三)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指标。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完成占补平衡任务,规划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为1279公顷。

二、规划实施评估

(一)总量指标执行情况

1、耕地保有量

规划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30304公顷,2014年龙里县耕地面积29437公顷,低于耕地保有量867公顷。

2、基本农田面积

规划到2020年基本农田面积为26338公顷。2014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26338公顷,与规划2020年目标保持一致,完成规划目标。

3、园地面积

规划2020年面积1374公顷。2014年园地面积1228公顷,较2020年规划目标少146公顷。

4、林地面积

规划2020年面积72600公顷。2014年林地面积91859公顷,较2020年规划目标多19259公顷,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5、牧草地面积

规划2020年面积14005公顷。2014年牧草地面积609公顷,较2020年规划目标少13396公顷。

6、建设用地总规模

规划2020年面积为6351公顷,2014年建设用地总量5834公顷,规划剩余空间517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7、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为3533公顷。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4193公顷,比规划目标多660公顷,规划已无剩余空间。

8、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为1265公顷。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1978公顷,比规划目标多713公顷,规划已无剩余空间。

9、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规划2020年规模为2818公顷。2014年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1641公顷,规划剩余空间为1177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二)增量指标

1、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现行规划确定,2006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145公顷。20062014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662公顷,规划剩余空间为483公顷。

2、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

现行规划确定,2006-2020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1279公顷,至2014年龙里县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318公顷,与2020年规划目标相差961公顷。

(三)效率指标

1、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101平方米/人。截止至2014年,城镇工矿用地为1978公顷,城镇人口7.85万人,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252平方米/人,已突破规划目标。

2、亿元GDP建设用地量

规划2020年为174公顷/亿元,2014年亿元GDP耗地量为91公顷/亿元,完成规划目标。

详见附表3

三、规划实施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十三五”时期,龙里县作为贵州省重点实施工业强县,为加快实现四大突破,着力打造四大基地,积极建设“两型社会”,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融入黔中经济区发展为主攻方向。建设用地需求量不断增长,规划用地布局已发生较大变化,城乡建设用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严重不足,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已无法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

(二)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高于规划目标,需在规划实施期间大力推进节约集约,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现行规划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已经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建设需要。调整现行规划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使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能够落地,是规划实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四节   规划调整的必要性与要点

一、调整必要性

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依据我国土地资源国情,为进一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国土资源部门深入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调整要点

(一)落实上级下达龙里县调整完善核心指标。黔南州下达龙里县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2672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3111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为7587公顷,龙里县将上述三项指标分解下达到乡(镇)。

(二)合理调整《规划》相关指标。在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三项核心指标的约束下,将相关指标分解下达到县(区),同时做好其它12项指标的调整,确保各项指标之间逻辑关系严密、目标准确、数据准确。

(三)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前提。本次调整完善要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布局安排和保护、建设、监管等措施。


第三章   规划调整方案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一城五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建成经济繁荣昌盛、社会和谐稳定,生活富裕美好、生态持续改善的新龙里。

生产绿色化,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十三五”期间,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优化升级为产业发展方向,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至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15.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67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80亿元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16.59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89亿元以上。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全力发展以山地生态高效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以生物制药、特色轻工、新型建材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商贸物流、数据应用、山地旅游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成为全县绿色GDP新引擎。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优化调整为7:62:31。优化城镇化布局与形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

积极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将产业绿色化作为维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实践手段,主动构建以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十三五”期间,大幅度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工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至2020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8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0%

生活美好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发展,形成结构科学、层次分明、职能合理的县域城镇发展格局,依靠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驱动,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至2020年,全县常住人口控制在22.8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60%以上。

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能力。至2020年,实现公路通车里程202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20公里。新增水库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

不断夯实社会事业发展基础,科教文卫取得全面进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任务。至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至65%。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不低于6张,千人拥有执业医师人数提高至2.5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达到3万人,累计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3000套以上,

生态稳定化,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坚持环境保护底线思维,坚守生态红线,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保护等重点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3.26%。全县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其中,城镇建成区绿化率达40%以上,治理石漠化土地面积56.67平方公里。

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与声环境整治,有效预防环境风险,推动全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期盼与要求。至2020年,环保基础设施基本覆盖;初步建立污染防控体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完成州下达的减排任务,城县(县城)空气质量达标率为85%以上;湾滩河、三元河、清水江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污水处理率、城镇污水处理率和黑臭水体减少率分别达90%50%3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调整

一、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守住耕地红线

严格保护耕地,从紧控制耕地占用,落实州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到2020年末,全县耕地面积26722公顷(其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850.95公顷)。

强化基本农田管理,积极推进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23111公顷(其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159公顷)。

二、保障经济发展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的前提下,严格执行行业用地标准,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优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多途径释放建设用地节约集约潜力,使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集约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存量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农村居民点等低效用地的用地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7587公顷(其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1324.67公顷)、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5439.7公顷(其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1144.53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2420.46公顷(其中双龙航空港经济区1070.96公顷)。

三、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占补平衡

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大力复垦废弃工矿地,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低丘缓坡改造和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通过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到2020年补充耕地1472公顷。

四、规划生态农业,改善土地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优先保护猴子沟、云台山等自然保护区及龙架山森林公园,保障县域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目标,使生态环境优势成为重要的发展优势,形成独特的生态产业群。全面开展生态县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以生态保育为重点,保护水源涵养功能,防治自然灾害和水土流失。搞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固防洪堤,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农、林、渔等区域生态农业,倡导生态旅游,把龙里建设成休闲度假胜地。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在规划期内,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基本保持农用地数量稳定,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未利用地,鼓励利用滩涂水域,优化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结构比例。

(一)稳定农用地面积

农用地由2014127512.36公顷降低到202012628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3.1%,期间净减少1227.76公顷。其中,耕地由201429437.15公顷减少到202026722公顷,园地面积从20141227.83公顷增加到20202087公顷,林地面积从201491858.93公顷增加到202092654.17公顷,牧草地面积从2014609.48公顷减少到2020570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从20144378.97公顷减少到20204251.43公顷。

(二)合理增加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由2014年的5833.62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75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99%

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内部结构,至2020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从2014年的1977.76公顷增加到2420.46公顷;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从2014年的2214.89公顷增加到3019.54公顷。

2020年,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面积从2014年的1640.97 公顷增加到2147公顷。

(三)适度开发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由2014年的18621.62公顷减少到2020年的180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91%

龙里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情况见附表4

二、用地布局优化

(一)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工业经济总量

充分发挥毗邻小河-孟关千亿级龙头园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高速公路和主要交通干线,加快各类发展要素和创新要素集聚,继续加强龙里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多点”建设,着力打造“一区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以“一区三园多点”产业集聚平台为支撑,壮大支柱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构建具有龙里特色及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龙里制造”品牌,加快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将龙里建设成为全国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黔中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区、黔南州工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实现工业总产值34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龙里经济开发区产值达330亿元以上,其中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产值达160亿元以上,龙山工业园产值50亿元以上,谷脚-醒狮工业园区产值达120亿元以上。

(二)加快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走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加快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探索一、二、三产联动的创新发展道路,以“全国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园集聚区”、“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黔中高效、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展示区”三位一体的农业发展定位,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大力发展山地旅游,催生旅游新兴业态

积极构建“一心、两核、三区、多点”的旅游区域新格局。强化“一心”。依托龙里县城公共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提升城市景观与文化内涵,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设施,丰富休闲业态,完善集散功能,构建黔中旅游集散地、自驾游服务枢纽和县城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做实“两核”。结合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以中铁生态城项目建设为带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会务会展、康体养生等,打造贵阳城市旅游新区、双龙旅游消费核;以龙架山为中心联动周边,争创龙架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承接贵州旅游集散枢纽下的生态休闲服务,打造县城旅游吸引核,实现南北片区联动发展。提升“三区”。全面升级湾滩河田园度假区,依托田园、茶园、村落构筑的原生态田园及多民族文化风情,打造以养生农业、生态度假、民俗体验为核心功能的贵阳近郊特色乡村旅游度假功能片区;优化龙里大草原-猴子沟生态游乐区,充分发挥龙里大草原、猴子沟的资源特质,对接休闲运动市场需求,重点构建生态休闲、主题运动、娱乐消费、生态度假四大主题产品;创新发展云台山文化体验区,依托云台山、三元片区的历史资源,宗教文化资源,乡村民俗资源,以休闲文化为突破,嫁接文化创意与旅游,延伸形成文化体验旅游功能板块。推进“多点”。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湾滩河镇孔雀寨、龙山镇厉家庄、谷脚镇塘坊、醒狮镇大岩、洗马镇平坡、冠山街道格老湾等特色乡村旅游点,以点连线,形成辐射,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第四节   土地用途分区调整

根据龙里县土地资源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及土地利用调控措施的要求,按照有利于统筹城乡生产力布局和经济布局、有利于统筹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实行分类指导区域土地利用、保持土地利用方向和调控措施相对一致性原则,将全县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九种用地分区。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为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区域。该区面积252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6.58%。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洗马镇、草原乡、醒狮镇、羊场镇、哪旁乡、谷龙乡、巴江乡等乡镇。该区属于质量及生产能力高、生产条件好、集中连片的耕地集中分布区,是龙里县的粮食生产基地。

该区地类构成主要是耕地,包括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优质耕地。为基本农田和生态建设服务的田间道、生产道、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和其他农业服务设施,一并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粮、油和蔬菜种植为主。不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其他耕地。

二、一般农地区

一般农地区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外,为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全县一般农地区面积约为6936.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56%

该区包括除基本农田以外的一般耕地、为发展果树和其他多年生作物需要的园地以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其他农用地,还包括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活动增加的一般耕地和园地。

三、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是为城镇(城县和建制镇,含各类开发区和园区)和农村居民点(村庄和集镇)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全县城镇村建设用地区面积3172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09%

四、独立工矿区

独立工矿区是为独立于城镇村的采矿用地以及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全县独立工矿区面积2268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49%

五、风景旅游用地区

风景旅游用地区是指具有一定游览条件和旅游设施,为人们进行风景观赏、休憩、娱乐、文化等活动需要划定的区域。全县风景旅游用地区面积19970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14%

六、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是指基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需要进行土地利用特殊控制的区域,主要包括河湖及蓄滞洪区、滨海防患区、重要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等。全县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面积20511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3.5%

七、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是为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划定的区域。主要包括依法认定的各种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其他具有重要自然与文化价值的区域。本区规划面积为6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04%

八、林业用地区

林业用地区是为林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全县林业用地区面积7284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7.93%

九、牧业用地区

牧业用地区是为畜牧业发展需要划定的区域,包括现有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和天然草地,规划确定为畜牧业使用的灌木林地、宜牧后备土地资源及上述范围内其他类型的零星土地。全县牧业用地区面积100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66%

第五节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

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以划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的基础上,将县域范围内的土地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等四个空间管制区域,进行分区空间控制。

一、允许建设区

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现状和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

龙里县允许建设区544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58%

二、有条件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是指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的规划期内用于城镇、村镇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的范围边界。

龙里县有条件建设区面积1561.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03  %

三、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指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它区域,总面积124389.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85%

四、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四部分:一是必须保护与控制的环境生态区域;二是各类建设活动必须避让的区域;三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不得占用的区域。

龙里县禁止建设区20576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13.54%

该区域实施三级管制,属于严控发展区域。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禁止建设区总体管制要求。该区域内禁止城乡开发建设,现状已存在的不得再增加新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各类用地必须按照相应的法律、规范进行管理,已有的农村居民点不得扩展,逐步迁出,做好生态恢复工作,特殊建设项目(区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军事设施)需经法定程序批准。


第四章   重点区域的发展方向

一、经济开发区总体布局

发挥毗邻小河-孟关千亿级龙头园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依托高速公路和主要交通干线,加快各类发展要素和创新要素集聚,继续加强龙里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多点”建设,着力打造“一区三园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

二、“一区三园多点”发展方向

“一区”:县内有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龙山工业园和谷脚工业园三个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78.78平方公里。

以龙里经济开发区建设为主体,依托经济开发区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优势,积极融入黔中经济核心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龙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黔南融入黔中核心圈的桥头堡。

“三园”:

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县城北部,紧临贵新高等级公路、贵龙大道、贵广高铁,规划面积 16.21平方公里。依托园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生物制药、高端制造、特色轻工(主要是啤酒)等产业,形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以瑞和制药为龙头,大力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和化学药、民族药研制,做大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做精先进医疗设备、高质医用耗材制造业。围绕华润雪花啤酒年产60万吨生产线建设,大力发展以啤酒制造、特色食品、刺梨深加工为主的特色轻工业。以英吉尔机械制造为龙头,加快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高端制造产业。

龙山工业园:规划面积为12.57平方公里。依托紧邻贵阳的良好交通区位优势,结合龙山工业园现有产业基础,改造提升现有产业,重点布局机械加工、模具磨料、新能源汽车配件等产业。以三山磨料、金洲机械、晨光机械等企业为主,提升发展机械加工、模具磨料产业。抢抓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着力发展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研究、动力电池、刹车制动装置等为主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

谷脚--醒狮产业园:紧靠省会贵阳,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距龙洞堡国际机场6.5公里。将谷脚工业园区沿千洗公路往岩后村鸡场村三宝村一带以及紧邻的醒狮镇部分区域作为谷脚工业园的拓展区,并形成新的谷脚-醒狮产业园,重点布局生物医药、新型建材(主要是水泥及制品)、生产性服务业、临空经济等产业,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形成产业配套。在谷脚镇区域,依托红狮水泥、神奇药业、良剂药业、润生制药以及双龙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在醒狮镇区域重点发展航空机械加工及航空维修、电子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将谷脚--醒狮产业园打造成贵州航空港经济示范区。

“多点”:以湾滩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茶香刺梨园区、龙里大草原风景名胜区为支撑,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粗加工、精深加工以及民族工艺品,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依托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以贵广铁路、贵龙大道等主要交通干线构建产业拓展轴、“两高”经济带等产业聚集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航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对接,在贵龙城市经济带周边拓展区域合理布局产业园,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临空经济、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物流产业,打造以临空经济为依托的高新产业基地。


第五章   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一、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2020年耕地总量不少于2672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23111公顷。

二、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本次调整完善工作中,要在落实好城县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基础上,按照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划足补齐县城周边以外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三、优化耕地保护布局。遵循“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的要求,依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现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

第二节   基本农田划定

一、主要做法

(一)理清思路、优化布局。本轮划定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的局部调整,不改变基本农田的大格局;遵循“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原则,按照布局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的要求,依照城镇由大到小、空间由近及远、耕地质量等别和地力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现有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和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

(二)重视“摸底”工作、实现精细化划定。收集整理各县(县、区、特区)城镇周边、交通沿线、千亩以上坝区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现有耕地数量、质量、规划用途及分布状况,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实地核查。分析尚未纳入基本农田的耕地情况,数量、质量等级、区位、规划用途、集中连片度等。

(三)下发矢量数据。将清理的各县(县、区、特区)城镇周边、交通沿线、千亩以上坝区未划入基本农田的耕地图斑矢量数据下发。

(四)明确调整范围。

调入范围:原未划入基本农田的5000亩以上坝区耕地、1000亩至5000亩坝区优质耕地;城镇周边、交通沿线、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应当划入而尚未划入的优质耕地;尚未划入基本农田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内的耕地和优质缓坡耕地;名优特新农产品基地。

调出范围: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县级以上农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测和评价认定的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治理的耕地;因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活动严重损毁无法复垦的耕地;坡度25度以上的坡旱地;对原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坡度25度以上且易受灾害损毁的耕地;重要水源地中15-25度坡耕地、严重石漠化耕地(石旮旯土)。

(五)重视外业核查、坚持实地划定。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精神和有关规定、技术要求,按照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结合城县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把永久基本农田落实到具体地块、农户,明确保护责任,设立保护标志,编制保护图册,上图入库,严格监督管理。

(六)加强质量评价。以最新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价为基础,采用国家利用等,对调入、调出基本农田耕地的质量等级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说明,布局调整不得降低基本农田质量。

(七)与规划调整完善衔接。结合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协同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二、主要成效

2014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39.507万亩,国家平均利用等别为11.31等。划定后,龙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34.6665万亩,国家平均利用等别为10.94等。

(一)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总体情况

1、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情况: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6665万亩,占耕地保有量的86.49%,占土地总面积的15.21%。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为10.94等。主要分布在洗马镇、草原乡、羊场镇等乡镇,分别保持在5.2475万亩、3.9571万亩、3.3294万亩,占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15.14%11.41%9.60%

2、基本农田按地类来划分情况:水田13.9756万亩,水浇地0.7045万亩,旱地19.1443万亩,可调整园地0.8436万亩。

3、基本农田按坡度别划分情况:15°以下耕地面积28.9919万亩,占划定总面积85.71%15°~25°坡耕地3.6225万亩,占划定总面积10.71%25°以上坡耕地1.2099万亩,占划定总面积3.58%

(二)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文件的规定,优先把城镇周边的优质耕地划入。龙里县在本次划定后新划入基本农田0.3039万亩,占国家下发任务1.7612万亩的17.26%,国家平均利用等别为11.15等,城镇周边已有现状基本农田3.0948万亩,国家平均利用等别为11.46等。经国土资源、农业主管部门论证审核通过后划定任务为3.4100万亩,国家平均利用等别为11.42等。本次划入的基本农田大部分与原有基本农田范围相邻,可以达到优质耕地集中连片的目的,并结合城镇周边山川河流森林湖泊等天然生态边界,在各发展区域之间形成绿色空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又有利于通过划定工作形成城镇的扩展边界,促进城镇转型发展。

(三)五千亩以上坝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龙里县辖区共有五千亩以上坝区2个,面积共计3.3426万亩。其中五千亩坝区1个(龙里湾滩河五千亩坝区),坝区内耕地总面积0.6767万亩,经县人民政府及国土部门认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0.6386万亩,划定保护率达94.37%。万亩坝区1个(龙里羊场万亩大坝),坝区内耕地总面积2.6659万亩,坝区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2.4159万亩,划定保护率达90.62%

第三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一是继续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二是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同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

三是探索改革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是根据《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国土资规〔20168号)文件精神,落实占补平衡新要求。


第六章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一节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目标

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发展定位,高起点、高水平地规划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形成定位准确、功能清晰、配置合理的发展格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节约集约用地目标为:

一、控制亿元GDP耗地量目标。严格执行州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考核与监管。亿元GDP耗地量到2020年控制在174公顷/亿元以内。

二、降低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集约目标。严格审核各类城镇和各类工业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确定供地面积,按照行业平均先进水平,确定用地规模。通过实施集约高效、持续发展战略,力求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至2020年保持在148平方米/人以内。

三、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县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数量不突破州级下达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第二节   探索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一、城市开发边界

城市开发边界是区域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承载或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时的最大城市规模所对应的城市空间边界。由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技术经济进步和生产生活方式相关,这条边界也非绝对固定。

土地规划中的扩展边界和城市规划中的增长边界,均在城市开发边界确定的空间范围内,属于阶段性控制边界。开发强度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城市,城市开发边界、土地规划中的扩展边界、城市规划中的增长边界应该重合为一条边界。

二、划定原则

一是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立足资源生态环境本底和承载能力,控制开发强度,明确需要永久保护的空间。

二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紧凑布局、组团式发展、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利用,减少对资源性土地消耗,提高用地效率和效益。

三是优化空间结构布局。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三生”空间协调配置的要求,明确区域国土空间发展的远景格局。

四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以规模控制、空间管制为手段,倒逼城市发展方式、体制、机制创新,走以人为本、质量优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划定成果

龙里县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空间结构、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统筹考虑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国土空间要素,从国土空间限制性、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城镇化远景三个方面的评价预测入手,综合确定城市的开发边界,边界内面积约为6767.8公顷。

第三节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有效解决龙里县土地供求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龙里县应将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列入全县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对全县各乡镇和工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重点考核,促使全县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一、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

严格按照各类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控制用地数量,严格执行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提高工业项目用地准入条件,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防止工业用地低效扩张。

二、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按照集约用地的原则,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管理,严格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落实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引导城镇、工业及农村建设向集约化发展。

三、推进可利用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盘活低效存量建设用地

推进可利用未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通过加大闲置低效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开发利用效率,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加大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等措施,提高城镇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耕地保护,实现以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开发区(园区)用地管理,提高用地效率

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龙里县部分开发区土地利用结构、工业用地利用强度和效益、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水平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发区土地总体集约利用程度中等,与全国先进水平相比,土地利用结构、强度特别是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应加强开发区(园区)用地管理,提高用地效率。

五、积极开展向山要地

按照集中布局、项目集中、项目集聚、用地集约、产业集群的思路,根据三少一无(即占用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和无基本农田)的要求,开展向山要地工作,依山就势,梯级开发,实施山地整理,建设工业梯田,引导企业上山,增加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的空间,推动科学发展,保护耕地。

六、积极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

鼓励建设用地的立体利用,在保障人防、城县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和消防要求的同时,鼓励项目建设单位对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第七章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保护目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切实改变“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把龙里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高效、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强的宜居城县。

第二节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

一、划定方法

(一)划定方法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多规合一”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依托进一步完善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采取内业分析和外业调查相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完成生态功能保障的空间基线(含林地和森林资源红线、河湖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需落实到具体国土空间的红线)、环境质量的安全底线划定,结合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进程逐步划设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二)技术流程

按照内业分析→外业调查→红线划定→红线衔接→统计汇总→专家论证→制图建库→成果编制→成果验收→成果完善的技术流程开展划定工作。

土地利用数据以最新的二次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基础信息图件采用最新的行政区划图、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地貌图、水系分布图、植被类型分布图、土壤类型分布图等图件。工作底图采用201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通过空间叠加与制图综合分析,协调衔接各部门红线划定成果,量算统计汇总全省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组织专家论证并修改完善后,制图建库,编制成果。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验收,根据验收意见对成果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全省生态红线划定文字、数据、图件、数据库、管理制度等成果。

二、划定内容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必须严格保护的限值。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功能保障的空间基线、环境质量的安全底线及自然资源利用的上线,包含林业生态红线、耕地红线、河湖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红线、生态功能区红线。

三、划定成果

按照上述方法和程序,全县新划定风景名胜区红线199.7平方公里、森林公园红线60.79平方公里、千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红线68.88平方公里、重要生态公益林红线211.47平方公里、石漠化敏感区红线39.6平方公里,扣除重叠面积后,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384.4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

第三节   土地生态建设的管控措施

一、合理调整中小城镇的产业用地结构,使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城镇从工矿型城镇逐步转化为以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旅游城镇。

二、乡镇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乡镇工业污染防治和农业生态环境整治。乡镇工业企业的布局应走集中连片、规模化道路。乡镇土地生态环境保护要与工程治理措施相结合,积极实施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坡改梯等措施,结合小流域的治理,全面防治水土流失。积极建设乡镇的土地生态环境,使其发展成为生态型旅游区域。对辖区内的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及制度,强化对老污染源的关、停、并、转及限期治理,降低工业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增加林草覆盖率,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使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和乌江防护林体系与城镇绿化及绿色通道相结合。

四、通过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和自然风景旅游名胜保护区,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加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土保持区等敏感地区的保护和管制,加快封山育林、保护生物多样性,搬迁生态敏感区内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建立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

五、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强化和恢复生态功能。

六、对重点资源开发区、城县水源地实施强制性保护,以矿山开采区为重点,强化监督,对因资源开发导致的土地损毁、三废污染及地质灾害等问题加强预防、监测和恢复治理,对城县水源地进行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涵养水源和保护水源地环境质量。

第八章   探索推进多规合一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等“三线”,探索市县“多规合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五化”协同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举措、新要求。龙里县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会同发改、住建、环保等有关部门,统筹推进,抓好落实。

一、紧密结合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协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工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龙里县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以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形成的实体边界为支撑,与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协调,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建设用地适宜性、限制性评价,避开蓄滞洪区、地质灾害高危险地区、矿产采空区等,充分利用线型基础设施、自然地物边界等综合确定城市开发边界。

二、与环境保护部门积极配合,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龙里县以确保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为底线,在现行规划的禁止建设区基础上,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核心区、水源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用途管控。

三、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统筹管控作用,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龙里县以二次调查数据连续更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底数”,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逐级控制的约束性指标和总体布局为“底盘”,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为“底线”,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促进“多规合一”,为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打下基础。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及评估结果适时对规划的目标、方案及措施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必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综合采取社会、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

第一节   社会保障措施

一、健全促进公众参与制度,拓展公众参与编制规划的途径,积极鼓励和促进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进一步疏通投诉渠道,完善信访制度,公开曝光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行为,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表达公众诉求。

二、健全完善规划信息公告制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依法公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在公共场所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的公告,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按规划实施用地的社会氛围,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增强土地资源资产意识、合理利用土地意识、耕地保护意识、依法用地意识,自觉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有关规划批地、用地、管地,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人大监督、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

三、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公开查询制度。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公开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在门户网站上建立规划查询系统,公众可免费查询相关信息,做到透明、公开,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

第二节   行政保障措施

一、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度,明确将规划的实施情况纳入任期内政府主要领导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让政府对任期内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负责,签订土地规划实施目标责任书,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二、执行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订的规划实施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按照实施评价体系和标准对规划期限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测评,保障按照规划的各项指标用地。

三、建立规划实施审计制度,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规划的各项约束性指标进行分阶段的检查,对规划实施的情况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加强联合执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在规划期内对各地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定期公布规划执行情况,严肃查处违法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违反规划批地用地的行为。

第三节   法律保障措施

一、按照国家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合法用地,遵循省级颁布的土地管理相关实施条例,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情况,在国家和省级法律法规框架下制订适应新形势的土地利用法律、法规,创新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利用方式。

第四节   经济保障措施

一、建立财政资助与灵活多样的税收政策,确保规划的切实实施。在规划期内科学合理筹集资金,充分发挥县场机制作用,以县场化运作、政府投入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为土地综合利用提供资金保障,合理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土地整治工程资金总规模。

二、多渠道建立土地综合整治的资金供给机制,保障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顺利实施。加大土地综合整治所需资金的收缴和管理力度,建立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保证土地整治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

三、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机制,节约集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县场配置为主导,健全和完善土地协议出让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运用价格机制抑制多占、滥占和浪费土地,提高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成本,促进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规划目标。

第五节   技术保障措施

一、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实施规划。

建立县至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全县土地管理流程统一起来,包括征地、供地、用地、地籍管理等信息联网,由县级国土主管部门适时追踪,对规划的实施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利用先进监测手段对规划实施的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建立规划信息数据库,规划动态更新,实现规划的适时监管。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动态信息进行监测,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编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用地规划审查、规划实施情况监测和执法检查等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科学管理效率。


附表

附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14年)

单位:公顷、%

地类

面积

占总面积比例

农用地

农用地合计

127512.36  

83.91

耕地

29437.15

19.37

园地

1227.83  

0.81

林地

91858.93  

60.45

牧草地

609.48

0.40

其他农用地

4378.97  

2.88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合计

5833.62

3.84

城乡建设用地

城镇工矿用地

1977.76  

1.30

农村居民点

2214.89

1.46

小计

4192.65  

2.76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1640.97  

1.08

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合计

18621.62  

12.25

水域

643.75

0.42

自然保留地

17977.87  

11.83

总面积

151967.6

100.00


附表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调整表

单位:公顷

指标名称

原规划指标

指标调整量

调整后指标

一、总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

30304.00  

-3582.00  

26722.00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6338.00  

-3227.00  

23111.00  

园地面积

1374.00  

464.84

1838.84  

林地面积

72600.00  

17754.17  

90354.17  

牧草地面积

14004.92  

-13434.92  

570.00  

建设用地总规模

6350.78  

1236.22  

7587.00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532.62  

1907.08  

5439.70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264.61  

1155.85  

2420.46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2818.16  

-670.86  

2147.30  

二、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1687.78  

1236.22  

2924.00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1822.18  

988.98

2811.16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1145.37  

904.47

1471.52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规模

1278.70  

192.82

1471.52  

三、效率指标(平方米、公顷/亿元)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01.00

47.00

148.00  

亿元GDP建设用地量

174.00

0.00

174.00  


附表3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单位:公顷、平方米、公顷/亿元

指标名称

现行规划

(2006-2020年)目标

至2014年

执行情况

剩余指标

(2020年-2014年)

一、总量指标(公顷)

耕地保有量

30304

29437

867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26338

26338

0

园地面积

1374

1228

146

林地面积

72600

91859

-19259

牧草地面积

14005

609

13396

建设用地总规模

6351

5834

517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533

4193

-660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265

1978

-713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2818

1641

1177

二、增量指标(公顷)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1822

1009

813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

规模

1145

662

483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

规模

1279

318

961

三、效率指标(平方米、公顷/亿元)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规模

101

252

-151

亿元GDP建设用地量

174

91

83


附表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地类

规划基期(2014年)

调整后2020年

规划

面积

占总面积

比例

面积

占总面积

比例

农用地

农用地合计

127512.36

83.91

126284.6

83.10

耕地

29437.15

19.37

26722

17.58

园地

1227.83

0.81

2087

1.37

林地

91858.93

60.45

92654.17

60.97

牧草地

609.48

0.40

570

0.38

其他农用地

4378.97

2.88

4251.43

2.80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合计

5833.62

3.84

7587

4.99

城乡建设用地

4192.65

2.76

5440

3.58

-城镇工矿用地

1977.76

1.30

2420.46

1.59

-农村居民点用地

2214.89

1.46

3019.54

1.99

交通水利

及其他建设用地

1640.97

1.08

2147

1.41

其他土地

其他土地合计

18621.62

12.25

18096

11.91

水域

643.75

0.42

803.75

0.53

自然保留地

17977.87

11.83

17292.25

11.38

总面积


151967.6

100.00

151967.6

100.00


附表5   土地用途分区调整表

                                                  单位:公顷、%

土地用途区类型

现行规划

规划调整完善

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基本农田保护区

29737.01

19.57

25200

16.58

一般农地区

5577.84

3.67

6936.6

4.56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2118

1.39

3172

2.09

独立工矿区

1415

0.93

2268

1.49

风景旅游用地区

418.63

0.28

19970

13.14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7140.6

4.70

20511

13.50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65

0.04

65

0.04

牧业用地区

14037.83

9.24

1000

0.66

林业用地区

91457.69

60.18

72845

47.93

合计

151967.6

100.00

151967.6

100.00

附表6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单位:公顷、%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类型

现行规划

规划调整完善

面 积

比 例

面 积

比  例

允许建设区

3533

2.32

5440

3.58

有条件建设区

1025.5

0.68

1561.8

1.03

限制建设区

140203.5

92.26

124389.8

81.85

禁止建设区

7205.6

4.74

20576

13.54

合   计

151967.6

100.00

151967.6

100.00


附表7   龙里县全域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成果表

                                                                                                                                      单位:万亩、%

行政区域

已有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变化情况

划定后基本农田

名称

代码

划出基本农田

新划入

基本农田

面积

按地类统计

耕地按坡度统计

耕地平均质量等级

图斑个数

保护率(%)

面积

地类构成

面积

地类构成

耕地平均质量等级

耕地

耕地平均质量等级

耕地

其他

地类

15°

15°~25°

>25°

耕地

其他地类

耕地

其他地类

小计

水田

水浇地

旱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龙山镇

522730101

1.8543

1.6728

0.1815

0.6615

0.4754

0.1861

10.86

0.3436

10.63

1.5364

1.5364

0.7727

0.0036

0.7601

0

1.3935

0.114

0.0288

10.87

931

48.71

2

醒狮镇

522730102

3.1249

2.8127

0.3122

1.8642

1.6161

0.2481

11.27

0.3967

11.37

1.6574

1.5875

0.4936

0.0814

1.0125

0.0699

1.3257

0.185

0.0768

10.42

728

48.97

3

谷脚镇

522730103

1.9043

1.6677

0.2366

0.446

0.3486

0.0974

11.31

0.1567

11.28

1.615

1.473

0.448

0.0104

1.0145

0.142

1.2558

0.1448

0.0724

10.42

1072

43.11

4

洗马镇

522730104

5.562

5.5209

0.0411

0.385

0.377

0.008

11.39

0.0705

11.25

5.2475

5.2138

1.0798

0.5281

3.6059

0.0336

4.3438

0.6547

0.2154

11.46

1815

90.52

5

羊场镇

522730105

3.407

3.3281

0.0789

0.1302

0.1276

0.0026

10.93

0.0526

10.3

3.3294

3.2531

2.9381

0.004

0.3111

0.0763

3.2211

0.0197

0.0123

10.55

949

94.51

6

三元镇

522730106

1.6623

1.5155

0.1467

0.1182

0.0784

0.0397

11.31

0.0132

11

1.5573

1.4503

0.5303

0.0081

0.9119

0.107

1.1739

0.1714

0.105

10.79

883

85.98

7

谷龙乡

522730201

3.2353

3.0281

0.2072

0.22

0.2065

0.0135

11.6

0.0967

11.41

3.1119

2.9176

0.8787

0.0072

2.0317

0.1943

2.1177

0.5813

0.2186

11.18

1644

91.41

8

哪嗙乡

522730202

3.3551

3.2787

0.0763

0.0907

0.0642

0.0265

10.84

0.1053

10.72

3.3697

3.3188

1.1028

0.0342

2.1818

0.051

2.5554

0.5836

0.1798

10.78

1873

94.24

9

湾寨乡

522730203

2.2586

2.2535

0.005

0.163

0.1583

0.0046

11.28

0.0453

10.42

2.1409

2.1403

1.473

0.0029

0.6644

0.0006

1.9754

0.1309

0.0341

11.56

1018

89.38

10

摆省乡

522730204

2.2106

2.2089

0.0018

0.0802

0.0784

0.0018

11.12

0.0417

10.68

2.1721

2.1721

0.7216

0.0137

1.4369

0

1.9662

0.1942

0.0117

11.24

1557

93.56

11

水场乡

522730205

1.7608

1.731

0.0298

1.7223

1.6921

0.0302

11.25

0.3212

10.42

0.3598

0.3598

0.1227

0.0007

0.2365

0

0.3356

0.0153

0.0089

10.66

295

17.30

12

草原乡

522730206

4.0888

4.0739

0.0149

0.1991

0.1889

0.0102

11.72

0.0673

11.66

3.9571

3.952

2.3385

0.0032

1.6103

0.005

3.5396

0.2956

0.1168

11.84

1870

93.53

13

麻芝乡

522730207

1.8169

1.7048

0.1121

0.2365

0.2169

0.0195

10.27

0.0712

9.62

1.6516

1.5581

0.8179

0.0025

0.7377

0.0934

1.4098

0.1335

0.0149

10.16

764

80.88

14

巴江乡

522730208

2.9806

2.9137

0.0669

0.029

0.0255

0.0035

11.14

0.0104

10.32

2.9619

2.8914

0.2579

0.0045

2.629

0.0705

2.3785

0.3986

0.1143

11.23

687

98.16

合计

39.2115

37.7103

1.511

6.3459

5.6539

0.6917

11.16

1.7924

10.79

34.668

33.8242

13.9756

0.7045

19.1443

0.8436

28.992

3.6226

1.2098

10.94

16086

78.10


附表8   龙里县城市(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表

                                                                                                单位:万亩、%

序号

市(州)

县(市、区、特区)

耕地
面积

省国土厅论证审核通过的划定任务

政府核定的划定任务

划定后基本农田情况

小计

已有基本农田面积

新划入基本农田面积

保护率(%)

划定后基本农田面积

其中

保护率(%)

小计

允许建设区

有条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

水田
面积

水浇地面积

≤15°耕地

面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龙里县

522730

6.4932

3.3987

3.0948

0.3039

0.0138

0.0906

0.1987

0.0008

52.34

3.4100

3.4100

1.4467

0.0153

2.6200

52.52


附表9   重点建设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类型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所在乡镇

备注

1

交通

莲花风雨桥

新建

龙山镇


2

交通

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项目

新建

醒狮镇、洗马镇

省重点项目

3

交通

贵阳东环高速公路

新建

洗马镇


4

交通

X992龙里至十字路公路改造

新建

冠山街道办事处、谷脚镇


5

交通

S315青岩至平伐(摆省至羊场段)

新建

湾滩河镇


6

交通

S422龙里至西凉(龙里至草原至羊场段)

新建

冠山街道办、龙山镇、湾滩河镇


7

交通

S103贵阳至万山(醒狮至巴江段)

新建

醒狮镇、谷脚镇、洗马镇


8

交通

S421洗马至清镇(洗马至高吏目段)

新建

醒狮镇、洗马镇


9

交通

X989龙里至水场公路改造

新建

龙山镇


10

交通

Y003洗马经牛场至大厂公路

新建

洗马镇


11

交通

龙里县农村公路断头路项目

新建

龙里县五镇一办


12

交通

龙里县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

新建

龙里县五镇一办


13

交通

龙里县农村公路危桥项目

新建

龙里县五镇一办


14

交通

龙里县G210塘坊至把关旅游公路工程

新建

谷脚镇、洗马镇


15

交通

龙里县五里桥至光坡公路改造工程

新建

冠山街道办事处


16

交通

马场河至龙丛公路

新建

冠山街道办


17

交通

龙里县巴江至清水江公路改造工程

新建

洗马镇


18

交通

龙里县平西经三元至冒沙井旅游公路

新建

冠山街道办事处


19

交通

龙里县莲花至草原旅游公路工程

新建

龙山镇


20

交通

醒狮至乌当(苦竹塘大桥)

新建

洗马镇


21

交通

洗马大厂至开阳交界

新建

洗马镇


22

交通

果里至岗渡

新建

湾滩河镇


23

交通

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

新建

谷脚镇、龙山镇、麻芝乡

国家重点项目

24

交通

龙里县龙溪大道道路工程项目

新建

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贵阳市花溪区

国家重点项目

25

交通

双龙北线建设大道

新建

醒狮镇、谷脚镇


26

交通

贵龙纵线(二期)

新建

醒狮镇、谷脚镇、龙山镇


27

交通

龙溪经济带

新建

龙山镇  


28

交通

新建贵阳枢纽白云至在里北联络线

新建

龙山镇、谷脚镇、水场乡

省重点项目

29

交通

龙里至湾寨公路

新建

草原、湾寨、龙山


30

交通

巴江至谷龙公路

新建

巴江、洗马、谷龙


31

交通

龙里至三元公路

新建

三元镇


32

交通

花岗(开阳县)至羊场镇公路

新建

洗马、哪旁、龙山、

省重点项目

33

交通

喇平(贵阳县)至岗渡(惠水县)公路

新建

谷龙、谷脚、哪旁、龙山、草原、湾寨


34

交通

东风(贵阳县)至高坡(贵阳县)公路

新建

谷脚


35

交通

仙桥(福泉县)至东风镇(贵阳县)公路

新建

巴江、洗马、谷龙、醒狮


36

交通

盘江(贵定县)至孟关(贵阳县)公路

新建

麻芝、龙山、水场


37

交通

昌明镇(贵定县)至高坡(贵阳县)公路

新建

羊场、湾寨、摆省


38

交通

龙里公交车站

新建

龙山镇水桥村


39

交通

汽车站、场建设

新建

全县14个乡镇


40

交通

渡口建设

新建

谷龙、洗马、巴江、哪旁


41

交通

东关坡农民安置小区道路建设

新建

龙山镇


42

交通

环城北路

新建

龙山镇


43

交通

环城南路

新建

龙山镇


44

交通

龙里县水孟大道改造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

龙山镇


45

交通

龙里富洪至北部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

新建

龙里

国家重点项目

46

交通

贵龙城市经济大道

新建

龙里龙山镇、谷脚镇

省重点项目

47

交通

龙里公交车站

新建

龙山镇水桥村


48

交通

汽车站、场建设

新建

全县14个乡镇


49

交通

渡口建设

新建

谷龙、洗马、巴江、哪旁


50

交通

东关坡农民安置小区道路建设

新建

龙山镇


51

交通

环城北路

新建

龙山镇


52

交通

环城南路

新建

龙山镇


53

交通

体育路

新建

龙山镇


54

交通

解放路

新建

龙山镇


55

交通

谷脚镇富源路

新建

谷脚镇


56

交通

谷脚工业园区道路建设工程

新建

谷脚镇


57

交通

铁路货运站

新建

龙山镇


58

交通

农村公路

新建

全县14个乡镇


59

交通

洗马外环路及小城镇建设

新建

洗马镇


60

交通

北部工业聚集区道路建设项目

新建

龙山镇


61

交通

龙里县纵二路及贵州快递物流园2号路

新建

黔南州龙里县谷脚镇


62

交通

G210国道倪儿关至龙里县城段改造项目

新建

谷脚、冠山


63

交通

龙里县通村水泥路2014年第二批计划项目

新建

龙里县全境


64

交通

龙里县通村水泥路2015年计划项目

新建

龙里县全境


65

交通

S103贵阳至万山省道三级路改造项目

新建

醒狮镇、谷脚镇、洗马镇


66

交通

S315青岩至平伐(龙里县摆省至羊场段)公路改扩建工程

新建

湾滩河镇


67

交通

X992龙里县龙里至十字路公路改扩建工程

新建

谷脚镇、冠山街道办


68

交通

龙里高新技术产业园至三元道路工程项目

新建

冠山街道办


69

交通

龙里西外环(龙架山至消防队)道路工程

新建

龙山镇、冠山街道办


70

交通

大冲道路改造工程

新建

龙山工业园区


71

交通

G210线龙里至贵定四方井公路改扩建工程

新建

冠山街道办


72

交通

龙里县城至龙里、贵定交界(谷蒙关)

新建

龙山镇


73

交通

贵定云雾至惠水岗渡(S309省道龙里段)

新建

贵定、龙里交界(上保山)


74

交通

S422龙里经草原至羊场段公路改扩建工程

新建

龙山镇、湾滩河镇


75

交通

S421洗马至清镇(小谷龙至高吏目)

新建

洗马镇


76

交通

草原(民主)至高坡县道改造项目

新建

草原乡


77

交通

洗马至牛场乡道改造项目

新建

洗马镇


78

交通

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项目

新建



79

交通

贵州省乌当(羊昌)至贵定(云雾)高速公路(含平塘联络线)

新建



80

交通

500千伏水场变220千伏送出线路

新建

龙山镇


81

交通

小河谷立220KV输变电工程线路工程

新建

龙山镇


82

交通

X991龙里至冒沙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至三元段)道路工程

冒沙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至三元段)道路工程龙X991龙里至冒沙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至三元段)道路工程里至X991龙里至冒沙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至三元段)道路工程冒X991龙里至冒沙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至三元段)道路工程沙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至三元段)道路工程




83

交通

贵州省乌当(羊昌)至贵定(云雾)高速公路(含平塘联络线)

新建



84

水利

龙滩水库

新建

龙山镇


85

水利

大竹芒水库

新建

冠山街道办


86

水利

猴子沟水库

新建

龙山镇


87

水利

枧槽冲水库

新建

湾滩河镇


88

水利

下把比水库

新建

洗马镇


89

水利

叫水冲水库

新建

湾滩河镇


90

水利

五子登科水库

新建

龙山镇


91

水利

歪寨水库

新建

谷脚镇


92

水利

富洪水库

新建

冠山街道办


93

水利

铁厂水库

新建

湾滩河镇


94

水利

三岔河水库

新建

湾滩河镇


95

水利

凉水井水库

新建

醒狮镇


96

水利

竹林寨水库

新建

醒狮镇


97

水利

老河塘水库

新建

湾滩河镇


98

水利

花田水库

新建

冠山街道办


99

水利

光坡水库

新建

冠山街道办


100

水利

龙里县麻芝乡新民河五里桥至牛关堡段治理工程

新建


规划

101

水利

龙里县三元河(朵花、莲花、毛草冲段)河道治理工程

新建


规划

102

水利

湾滩河河道治理

新建


规划

103

水利

龙里县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新建


规划

104

水利

农村人饮工程

新建


规划

105

水利

石板滩二期提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06

水利

龙里县醒狮镇抗旱应急提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07

水利

龙里县谷脚镇抗旱应急提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08

水利

龙里县县城区抗旱应急提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09

水利

龙里县冠山街道办
抗旱应急供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10

水利

龙里县龙山镇抗旱应急提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11

水利

龙里县洗马镇抗旱应急提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12

水利

龙里县鸡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固


规划

113

水利

龙里县茨休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固


规划

114

水利

龙里县巫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加固


规划

115

水利

龙里县松文山塘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16

水利

龙里县锅厂山塘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17

水利

龙里县后坝山塘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18

水利

龙里县白花树山塘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19

水利

龙里县顶水水库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20

水利

龙里县营屯山塘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21

水利

龙里县联合山塘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22

水利

龙里县花椒水库加高工程

加固


规划

123

水利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

新建


规划

124

水利

龙里县石板滩水库渠改管道灌溉工程

新建


规划

125

水利

龙里县羊鸡冲水库渠改管道灌溉工程

新建


规划

126

水利

龙里县五子登科水库渠改管道灌溉工程

新建


规划

127

水利

龙里县红岩灌区渠道维修养护工程

新建


规划

128

水利

龙里县朵花河清洁型小流域(莲花段)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新建


规划

129

水利

龙里县中坝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新建


规划

130

水利

龙里县谷龙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新建


规划

131

水利

龙里县湾滩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新建


规划

132

水利

龙里县洗马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新建


规划

133

水利

猴子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

新建


规划

134

水利

龙里县二期污水处理厂

新建


规划

135

水利

谷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工程

新建


规划

136

水利

县城污水收集管网提质工程

新建


规划

137

水利

摆省片区煤矿开采迹地修复及矿井废水治理工程

新建


规划

138

水利

龙里县古井恢复修缮工程

新建


规划

139

水利

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贯城河补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40

水利

龙里县城区河道治理工程

新建


规划

141

水利

龙里县冠山街道办事处石龙沟水库补水工程

新建


规划

142

水利

龙里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

新建


规划

143

水利

龙里县防汛通讯设施建设

新建


规划

144

水利

龙里县水利信息化体系建设

新建


规划

145

水利

龙里县行业能力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规划

146

水利

龙里县水利科研教育

新建


规划

147

水利

龙里县水利前期工作

新建


规划

148

水利

花溪水场堡水库

新建

龙山镇

规划

149

水利

沙子田水库

新建

洗马镇


150

水利

大土水库

新建

醒狮镇


151

水利

小冲水库

新建

湾滩河镇


152

能源

龙里110KV平地输变电工程

新建

龙山镇簸箕村


153

能源

渔安~醒狮双回22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154

能源

筑东变~醒狮变220KV双回输变电工程

新建

醒狮镇


155

能源

雅关变~醒狮变220KV双回输变电工程

新建

醒狮镇


156

能源

醒狮变~万松变220KV双回输变电工程

新建

醒狮镇


157

能源

贵阳铁路枢纽大土牵引变11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158

能源

龙里220KV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及筑—福Ι回线路“Τ”龙里变

新建



159

能源

龙里—福泉双回改造接入醒狮变220KV输变电工程

新建



160

能源

中缅油气管道(龙里县)103#阀室

新建

龙里县湾寨乡


161

能源

龙里县“十一五”电网建设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62

能源

供电扩容、变电站建设

新建

洗马镇


163

能源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风电公司

新建

草原乡


164

能源

龙里上坝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

新建

龙山镇


165

能源

龙里贾拓山风电项目

新建

龙山镇、冠山街道办事处


166

能源

龙里谷冰风电项目

新建

谷脚镇、冠山街道办事处


167

能源

黔南天燃气有“县县通”工程龙里液化石油气、二甲醚储备站项目

新建

龙山镇  

2017

168

能源

贵阳水场变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新建

龙山镇

2017-2018

169

能源

110KV草原风电场~龙里变电线路π接入110KV马郎变工程




170

能源

500千伏水场变22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




171

能源

小河谷立220KV输变电工程线路




172

循环经济

废弃酒糟年产1万吨优质牛羊饲料项目



2016

173

循环经济

利用废玻璃年加工5万吨再生玻璃项目



2017

174

循环经济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建设规划



2016

175

循环经济

贵州三山集团年产6万吨磨具磨料生产线带8MW余热发电项目


龙山镇

2016

176

通讯

龙里移动LTE基站新建工程(一、二、三期)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77

通讯

龙里移动LTE基站新建工程(四期)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78

通讯

龙里移动乡村宽带新建工程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79

通讯

龙里移动贵龙大道2G覆盖工程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0

通讯

龙里移动双龙经济区2G覆盖工程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1

通讯

龙里县联通公司移动通信网络村村通工程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2

通讯

龙里县联通公司宽带网光纤到户工程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3

通讯

龙里县联通公司传输网工程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4

通讯

电信4G基站建设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5

通讯

电信光网络城市建设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6

通讯

电信乡镇C网基站建设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7

通讯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移动信号基站工程项目

新建

全县各乡镇


188

商贸物流

贵州龙里双龙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在建

谷脚镇


189

商贸物流

深国际贵州综合物流港

新建



190

商贸物流

宏基中药材电商产业园

在建



191

商贸物流

贵州龙铁国际物流园

在建

龙山镇、冠山街道办


192

商贸物流

龙里工业原料及物流城建设项目

新建



193

商贸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项目

在建

谷脚镇


194

商贸物流

电商创业示范基地

新建



195

商贸物流

肉、菜、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

新建



196

商贸物流

农产品集贸市场体系建设

新建



197

商贸物流

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新建



198

商贸物流

现代物流示范基地

新建



199

商贸物流

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

新建



200

产业发展

雪花啤酒异地搬迁扩能改造项目

在建



201

产业发展

卡布国际婴儿用品生产项目

新建



202

产业发展

贵州创奇有限公司环保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

在建



203

产业发展

新医药大健康产业

新建



204

产业发展

既有药业升级改造

新建



205

产业发展

包装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206

产业发展

醒狮临空高新产业园

新建



207

产业发展

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8

产业发展

机械加工与汽车零配件制造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09

产业发展

新型建筑、建材及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

在建



210

产业发展

农特食品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11

产业发展

湾滩河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

在建

湾滩河镇


212

产业发展

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13

产业发展

新技术、新装备及信息化应用

新建



214

产业发展

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15

产业发展

商业冰柜制造项目

新建



216

产业发展

工业微波炉设备制造项目

新建



217

产业发展

生物废弃物生产加工有机肥项目

新建



218

产业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新建



219

产业发展

龙里红狮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项目

新建

谷脚镇


220

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项目

新建



221

产业发展

贵州龙里瑞伟现代科技农林业示范园

新建

冠山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