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镇零工驿站探企记:茯苓种植场“帮扶套餐”助特殊群体家门口就业

醒狮镇零工驿站探企记:茯苓种植场“帮扶套餐”助特殊群体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 打印 关闭 字体:

醒狮镇零工驿站坚持“转作风办实事要求,通过实地走访,问需于企,服务于民。近日,驿站工作人员深入凉水村冯权茯苓种植场,运用“一看二问三记录”工作法开展探企,全面掌握种植场用工需求。在这片3000多亩绿色银行里,驿站成功挖掘出一批带着泥土芬芳的就业岗位,为残障人士及大龄劳动力开辟了就近就业新途径。

茯苓种植场采用独特的13斤段木+1个菌包”模式进行培育从段木接种、后期管理到采收,再经削皮、切割、包装等多道工序精细加工,最终形成市场热销的茯苓产品。这一生产链条长、周期长、工序繁的特点,使其常年存在稳定的用工需求。目前,场内2000多亩树桩茯苓、300多亩段木茯苓以及5000桶天麻的种植与加工,不仅支撑起年产值数百万元的产业,也孕育着就业机会。

针对残障人士和大龄劳动力务工特点,种植场创新推出“帮扶就业套餐”:专车接送、8小时工作制、日薪100-150当天结算让务工者的付出及时变现在削皮车间,聋哑工人陈大明咧嘴笑着手指自己鼓起的口袋,对驿站工作人员表达着自己亲手创造价值的喜悦。65岁的王凤芝边分拣茯苓边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干活,每天能挣一百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真好!

目前,该种植场已成功吸纳40余名残障人士和大龄劳动力稳定就业,每月人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这种合作有效破解了特殊群体就业难题,同时保障了企业用工稳定。种植场负责人冯权表示:“随着规模扩大,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村里残障人士和大龄劳动力的用工力度。这种双赢模式既帮助乡亲们稳定增收,也有力促进了产业持续发展。”

下一步,醒狮镇零工驿站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紧密追踪茯苓种植场等企业的用工需求动态,精准对接就业困难群众,高效提供用工服务,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同频共振,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想。

图为群众在茯苓加工厂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