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山街道2025年生产经营性单位、居民住宅领域安全生产及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 2025-03-25 18:55 打印 关闭 字体:[]

为压实冠山街道辖区经营性生产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及提升居民住宅领域消防安全意识,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推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关于印发龙里县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龙安办〔20255号)《龙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检查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的通知》(龙安办〔202261号)文件精神,按照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2025年生产经营性单位及居民住宅领域安全生产及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切实履行各领域和属地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安全监管,确保辖区内的生产经营性单位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居民生活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对辖区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性单位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对居民住宅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通过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二、组织保障

为保障冠山街道2025年生产经营性单位及居民住宅领域安全生产及消防监督检查工作有序开展,全面建立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组织保障机制,班子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对所联系村(社区)实行安全生产包保制度,承担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责任。成立冠山街道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组。

三、时间安排

安全监督检查时间:文件下发之日起至20251231日。

四、监督检查内容

(一)安全监督检查方面

1.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方面。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确保责任制层层落实;查看企业是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投入、安全培训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应急救援等制度,以及各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无相关记录和台账。

2.安全风险管控方面。企业是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安全风险清单和管控台账,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向从业人员告知风险因素、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

3.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查看企业是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详细的隐患排查清单,明确排查的内容、标准、频次和责任人;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如实登记隐患的排查时间、发现的问题、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复查情况等信息,对重大隐患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上报和治理。

4.设备设施安全方面。对企业的各类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保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特种设备是否取得使用登记证,定期检验合格,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如传动部件的防护栏、紧急制动装置、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消防设施设备等是否完好可靠。

5.安全教育培训方面。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查看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和档案,是否按照规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对转岗员工进行转岗培训,以及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是否涵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方面,员工是否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6.应急管理方面。检查企业是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应急预案是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查看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清单和实物储备情况,应急物资是否完好、充足,能否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检查企业是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演练记录是否完整,包括演练方案、演练过程、演练评估等内容,员工是否熟悉应急处置流程和自身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

(二)消防安全检查方面

1.做好集中开展宣传提示工作。在赶集赶场、社区活动等人员集中时段,发放消防宣传资料、播放火灾案例警示教育片、现场讲解消防安全知识。会同社区网格员到住宅小区、农村村寨、自建房集中区域等采取张贴消防宣传提示、召开坝坝会等方式,提示群众安全用火用电用气。

2.强化重点人群监护措施。建立老、弱、病、残、酗酒等重点人群及其监护人台账,逐户排查重点家庭消防安全隐患,督促监护责任人落实安全监护责任。

3.组织开展检查巡查。对居民住宅区域开展巡查检查,集中纠治商铺违规住人、违规用火用电、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占用堵塞疏散通道等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和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隐患,提醒群众和经营业主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五、生产经营性单位检查方式

1.查阅资料。认真查阅企业的安全生产台账、文件、记录、证书等资料,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培训记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应急预案、设备设施维护保养记录等,全面了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2.现场检查。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场所等区域,对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安全防护装置、作业环境、人员操作行为等进行实地检查,对照相关标准和规范,查找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

3.询问交流。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进行交流,询问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操作规程掌握、隐患排查治理、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责任意识,确保检查全面细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时,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确保检查过程全面且细致。要明确检查的目标和任务,对辖区内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逐一排查,不留任何安全隐患。在检查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设备的运行状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以及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确保每一处细节都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要建立详细的检查记录,为后续整改和跟踪提供有力依据。

(二)强化专业知识,提升检查效能。干部需不断学习和掌握安全生产与消防检查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准确判断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在检查过程中,要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同时,要加强与上级部门和专业人员的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检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检查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注重整改落实,确保隐患消除。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检查人员要督促相关单位立即制定整改措施,并明确整改期限和责任人。要跟踪整改进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地消除。对于整改不力或拒不整改的单位,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共同维护辖区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