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维护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机制。
一、目标设置
(一)总体目标
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升街道环境质量,保障居民生活品质。
(二)具体目标
1.提高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率,促使建设单位和居民在施工和装修过程中尽量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确保建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到100%,杜绝随意倾倒现象。
3.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资源。
4.实现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对无法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进行安全处置。
二、责任分工
(一)街道办事处
1.负责制定本辖区建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统筹协调街道各村(社区)工作。
2.组织社区开展建筑垃圾处理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3.监督社区巡查辖区内建筑垃圾处理情况,发现违规行为及时与住建部门联系,配合住建部门对违法倾倒、运输等行为进行处罚。
4.配合住建部门督促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制定建筑垃圾处理方案,明确建筑垃圾产生量、处理方式和运输路线。
(二)各村(社区)
1.负责督促本社区内各建筑垃圾的收集和暂存管理,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建筑垃圾。
2.配合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3.对社区内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处理违规行为。
(三)物业管理公司
1.设立专门的建筑垃圾堆放区域,合理规划小区内的空间,设置明显标识的建筑垃圾堆放点,确保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小区环境美观。同时,根据垃圾堆放情况和小区实际需求,安排合理的清理频率,及时将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的处理场所,确保垃圾不堆积过长时间,影响小区环境和居民生活。
2.明确建筑垃圾的堆放时间、方式和要求,告知业主和装修单位相关规定,确保大家知晓并遵守。
3.对小区内的装修工程进行监督,确保装修单位按照规定处理建筑垃圾。如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要求整改。
4.通过小区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向业主和装修单位宣传建筑垃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环保意义,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
5.确保堆放区域安全,对建筑垃圾堆放区域进行安全防护,设置警示标志,防止居民尤其是儿童误入发生意外。
(四)业主委员会
1.监督物业公司对物业公司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确保物业公司按照规定设立堆放区域、制定管理规定、及时清理垃圾以及选择合法清运单位等。
2.督促业主和装修单位遵守小区建筑垃圾处理规定,不得随意倾倒、堆放垃圾。对违规行为进行提醒和纠正,如发现严重违规可向社区报告。
3.当业主对建筑垃圾处理有意见或建议时,业主委员会应及时与物业公司沟通协调,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协调不同业主之间的矛盾,在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堆放位置、噪音等问题引发的业主之间的矛盾。业主委员会应积极介入,进行调解和协商,维护小区的和谐稳定。
5.通过小区公告栏、业主微信群等渠道,向业主宣传建筑垃圾的危害以及正确处理方法,增强业主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源头管控
(一)建设项目管理
1.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应向住建部门申请,并向街道办事处备案,明确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处理方式和运输路线。
2.施工单位应按照建筑垃圾处理方案进行施工,设置封闭式建筑垃圾堆放场所,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存放。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采取洒水降尘、覆盖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扬尘污染。
(二)装修管理
1.居民在进行房屋装修前,应向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或各村(社区)报备。
2.各村(社区)应向装修居民发放建筑垃圾宣传资料,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建筑垃圾。
3.鼓励居民选择有资质的装修公司,减少装修过程中的建筑垃圾产生。
四、监督考核
(一)监督机制
1.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处理监督机制,由街道文明办负责定期对建筑垃圾处理情况进行检查。
2.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居民对违法倾倒、运输等行为进行举报。
3.加强对建筑垃圾收运企业和处理企业的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告知职能部门严肃查处。
(二)考核评估
1.街道办事处配合住建部门根据建筑垃圾处理考核指标体系对各村(社区)和相关企业进行考核评估。
2.考核内容包括建筑垃圾源头减量、收运覆盖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等方面。
3.将考核结果纳入街道办事处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街道办事处建筑垃圾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
2.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建筑垃圾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强宣传教育
1.充分利用户外LED屏、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法律法规。
2.开展建筑垃圾处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提高居民、学生和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树立建筑垃圾处理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