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观音村围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等方面,通过探索“特色农业+红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新路子,打造集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民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寨,切实提高全村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深挖红色资源。观音村立足于红色资源优势,坚持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充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观音山红军战斗遗址背后的故事,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阵地,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观音村共提供红色故事讲解、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线路指引、山歌传唱党史等志愿服务200余次。
培育民族特色。观音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积极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并对少数民族特色民居保护实施清单式推进、台账化管理,实现少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截至目前,观音村已组建“山歌伴飞新思想”志愿服务队,在六月六等少数民族节日举办民俗节活动7次,完成70余栋房屋保护。
擦亮产业品牌。为加强“黔中第一菌”特色品牌建设,用野生菌为观音村的旅游业增添新亮点,观音村于2023年新建野生菌交易市场,不断规范交易市场经营、促进交易规模递增。同时支持村民开办以食用野生菌为特色的农家乐,并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聆听群众想法意见,解决群众的顾虑和存在问题。将野生菌交易市场的商户和农家乐经营者聚拢在一起组成“益生菌”志愿服务队,主动为游客讲解野生菌食用和防中毒知识、提供免费茶水、充电等服务,提升旅客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目前,“益生菌”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人次,观音村开办农家乐34家,野生菌年度交易额达1500万元。
下一步,谷脚镇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一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群众讲解员,广泛开展红色文化宣讲,让红色基因成为全镇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二是扩大野生菌产业规模、加强品牌建设、加强志愿服务队伍提质升级,深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三是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多元化发展模式,全力塑造民族特色品牌,以民族文化产业促文旅、拓新路、谋发展,奋力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