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八
  • 背景七
  • 背景六
  • 背景五
  • 背景四
  • 背景三
  • 背景二
  • 背景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基层动态
【乡村行·看振兴】龙里:小辣椒“链”起产业“红”
打印 关闭 字号:

时下,龙里县4万亩辣椒迎来采摘旺季,田间地头,椒农们正忙着采摘火红的辣椒,产业园内,自动化生产线将辣椒分拣、加工,制成各式产品。在贵州龙里,小辣椒“链”起了致富大产业,成功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红火”之路。

椒农们正在采摘辣椒

在龙里县湾滩河镇果里村订单辣椒种植基地,红绿相间的辣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农户们正穿梭其中,采摘色泽鲜艳的辣椒,田间地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每年都种30多亩,亩产2500斤左右,现在收购价是2元一斤,每亩的收入就是5000元,扣除人工、肥料,还能赚10多万。”当地辣椒种植大户杨永贵满意地说。

农户正在采摘辣椒

果里村是湾滩河镇订单辣椒种植示范村之一,2021年开始发展订单辣椒产业,种植面积从最初的400亩发展到现在的2400亩,群众种植积极性持续高涨。

“面积整整翻了6倍,因为是跟着昌哥公司做订单辣椒,效益是很好的。目前全村有276户在种植,总产量达到100多万斤,总产值200多万元。”龙里县湾滩河镇果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倍国介绍。

龙里县将辣椒产业作为重点特色产业之一来抓,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订单种植、技术指导、保底收购”闭环,持续培育升级辣椒育、种、收、加、销全产业链,让农户与企业紧密联结在一起,实现互利共赢。一串串鲜红饱满的辣椒“链”起龙里产业“红”,小小辣椒不仅装扮了广袤的田野,更成为龙里助农增收、富民兴业的“金钥匙”。

“这两天是辣椒采摘高峰期,每天要采摘5万多斤,下午5点钟就送到合作社去,交给昌哥公司,保底价是1.8元一斤,目前是2元一斤。”吴倍国说。

“不愁销路,保证我们农户的销售,发展辣椒产业对我们农户来说非常好,我们还要继续干下去。”杨永贵说。

工人正在装运辣椒

在湾滩河镇辣椒加工厂,浓郁的椒香弥漫整个车间,一堆堆鲜椒堆成小山,2条辣椒烘干线正满负荷运转,大概历经14个小时,鲜红的辣椒就会变成干椒。

龙里县湾滩河镇辣椒加工厂现场负责人李志华介绍:“每天送到加工厂的鲜椒有8-10万斤左右,2台设备每天能加工27吨左右的鲜椒,烘干后的辣椒在场地进行打包装车,就送到昌哥公司进行深加工处理。”

湾滩河镇辣椒加工厂

大家口中的“昌哥公司”位于龙里县经济开发区,2014年落户龙里,是一家专业从事辣椒制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的创新型食品生产企业,主营红酸汤、糊辣椒面、麻辣辣椒面等产品,年收购龙里辣椒800万斤,带动4000户超1万人种植户增收。

“在龙里的订单辣椒占65%左右,今年我们在龙里全县订单辣椒有7000亩左右,跟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老百姓种出来以后,他们是不愁销路的。”贵州昌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解厚昌介绍。

十一年耕耘,该公司已建成多条高品质生产线,辣椒年产能6000吨、酸汤3000吨。“昌哥”系列辣椒、酸汤制品已形成以西南为中心,遍及全国的营销网络。

工人正在加工辣椒产品

解厚昌说:“今年用于干辣椒生产的原料有1600吨左右,糟辣椒、辣椒酱产品有2000吨,西红柿有2500吨左右,综合产值可以达到8500万元左右。”

贵州昌哥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让当地农户实现了从提篮小卖到订单农业的转变。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厂房改扩建,拟建设辣椒标准化现代生产车间。

“我们要打造贵州最标准的辣椒加工厂,做调味食品加工板块产业的标杆,希望未来在3年以内能够把产值做到2个亿。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地把订单农业做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把这个产业逐步做大做强,让更多老百姓受益。”解厚昌信心满满地说。

目前,龙里县已培育11家规模以上辣椒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以上。

龙里县以“小辣椒”串起种植、加工、销售、研发全产业链,推动辣椒产业向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实现了辣椒从“田间地头”到“货架商品”的产销一体化发展,“红火产业”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